仙塘

作者:利登 朝代:宋代

仙塘原文

一椽自著此山幽,芦苇萧萧绕屋头。
野老屡来询姓字,社人相约赛春秋。
寒山此去无飞燕,白水初传有远鸥。
病起偶然成独往,冷烟斜照使人愁。

诗词问答

问:仙塘的作者是谁?答:利登
问:仙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利登的名句有哪些?答:利登名句大全

利登仙塘书法欣赏

利登仙塘书法作品欣赏
仙塘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一椽

一条椽子。亦借指一间小屋。《魏书·任城王传》:“居无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粮。” 宋 朱熹 《次张彦辅西原之作》:“无处堪投跡,空山寄一椽。” 清 黄景仁 《夜坐示施雪帆》诗之一:“幸有一椽堪寄傲,底须狂趁六街尘。”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八回:“属者兵连祸结,所至为墟,士持千里之粮,民失一椽之庇。”

山幽

(1).山的幽深之处。 南朝 梁 张充 《与王俭书》:“桂兰綺靡,丛杂于山幽;松柏森阴,相繚于涧曲。” 唐 王勃 《别人》诗:“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元 虞集 《会后将登华山》诗:“石斛金釵感素秋,洞悬鐘乳入山幽。”

(2).山境幽静。 隋 姚察 《游明庆寺怅然怀古》诗:“地灵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明 王守仁 《重游化成寺》诗之二:“人住层崖嫌洞浅,鸟鸣春磵觉山幽。”

芦苇

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屋头

(1).房屋之上。 唐 杜荀鹤 《怀庐岳书斋》诗:“煮茶窗底水,採药屋头山。” 宋 范成大 《枫桥》诗:“朱门白壁枕弯流,桃李无言满屋头。”

(2).谓上厕所。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俗命如厕为屋头,称 并州 人咸凿土为室,厕在所居之上故也。一説, 北齐 文宣帝 怒其 魏郡 丞 崔叔宝 ,以溷汁沃头,后人或食或避亲长,不能正言溷,因影为沃头焉。”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姓字

姓氏和名字,犹姓名。《墨子·经说上》:“声出口,俱有名,若姓字。”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铭誌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水浒传》第六回:“不因这番比试,有分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

社人

村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鱼菜斋僧》:“生与社人祭神庙中,神降於稠人中。”

相约

互相约好;经过商量而定好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飞燕

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夺 卫女 迅,体絶 飞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调》词:“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妆。” 清 孙枝蔚 《 * 词》:“君恩重 飞燕 ,妾体拟当熊。”

(3).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张铣 注:“ 红阳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 刘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 鲁 麟,曲唱西《飞燕》。”

(5).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 涂山 之兆从而 夏啟 世,飞燕之卜顺故 殷 兴。”

白水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 白水 !” 杨伯峻 注:“‘有如 白水 ’即‘有如 河 ’,意谓 河 神鉴之,《晋世家》译作‘ 河 伯视之’是也。”后遂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谓予不信,鉴时人皦日之辞;弗与同心,如 文公 ( 晋文公 )白水之誓。”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心》诗之三:“个个披肝盟白水,人人沥胆矢丹心。” 刘师培 《文说》:“以‘青云’为得志,以‘白水’为誓词。”

(2).泛指清水。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白水过庭激,緑槐夹门植。” 唐 杜甫 《寄常徵君》诗:“白水青山空復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白水寒较明,昏雾薄将凝。”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去年这时候才乐呢:白水燉猪肉,还没开锅就要出发。”

(3).白开水的简称。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端起杯子,对 四凤 ]这是白水,小姐![泼在地上] 鲁四凤 :[冷冷地]本来是白水,没有茶。”

(4).水名。源出 湖北省 枣阳市 东 大阜山 ,相传 汉光武帝 旧宅在此。《文选·张衡<东京赋>》:“乃龙飞 白水 ,凤翔参墟。” 薛综 注:“ 白水 ,谓 南阳 白水县 也, 世祖 所起之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 孟阳 《七哀》云:‘ 汉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对之类也。” 唐 李白 《上云乐》诗:“ 赤眉 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王琦 注引《后汉书》:“ 光武 旧宅在今 随州 枣阳 东南,宅旁二里有 白水 焉,即 张衡 所谓‘龙飞 白水 ’也。”

(5).水名。神话传说中源出 昆仑山 的一种河流。相传饮之可以不死。《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 白水 兮,登 閬风 而緤马。” 王逸 注引《淮南子》:“ 白水 ,出 崑崙之山 ,饮之不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唯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况復神驰 白水 ,孰眷旧乡,返顾高丘,正哀无女。”

病起

病愈。 宋 苏舜钦 《病起》诗:“ 吴 天摇落奈愁何,病起风前白髮多。争得 松江 变醇酒,拍浮终日恣酣歌。”

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独往

(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 李善 注:“ 淮南王 《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 司马彪 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 唐 杜甫 《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 庞公 竟独往, 尚子 终罕遇。”参见“ 独往独来 ”。

(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值大事之阽危,则能悍然独往,以为生民请命。”

斜照

(1) 光线斜着照射

(2) 斜阳;夕阳

使人

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 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 萧红 《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

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 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