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重九前二日登西塔观县治,用前韵)

作者:姚述尧 朝代:宋代

原文

江山清绝,正箫台花县,霜秋时候。
寻胜登高环望处,碧瓦参差铺绣。
五岫藏云,两溪吞月,古市渔盐凑。
青帘斜扬,家家香泛丹溜。
况是东鲁风流,看儒冠济济,垂天赋就。
陶令从容官事了,把菊高吟闲昼。
草鞠圜扉,香凝燕寝,豪饮挥金斗。
公庭无事,珍祥休问驯兽。

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重九前二日登西塔观县治,用前韵)》的作者是谁?答:姚述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姚述尧的名句有哪些?答:姚述尧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姚述尧念奴娇(重九前二日登西塔观县治,用前韵)书法作品欣赏
念奴娇(重九前二日登西塔观县治,用前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清绝

(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崧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

箫台

即凤台。 箫史 的 * 台。 清 李渔 《蜃中楼·试术》:“未夕阳先着归鞭,祇盼着, 簫臺 凤鸟,天边鸞鹤,云中鸡犬。”参见“ 簫史 ”。

花县

晋 潘岳 为 河阳 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唐 李贺 《春昼》诗:“ 平阳 花坞, 河阳 花县。”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入幕》:“连营刁斗月如霜……花县接壶浆,蹔得与故人欢畅。” 清 吴伟业 《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诗:“快马柳城常命酒,软舆花县暂闻琴。”参见“ 河阳一县花 ”。

霜秋

深秋。 唐 卢仝 《感秋别怨》诗:“霜秋自断魂, 楚 调怨离分。”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 * 盛。” 宋 苏轼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时候

(1)

(2) 某事发生的时间

在船顺着岩石开过去的时候,我们离岩石还不到二十米

(3) 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

写这篇文章用了多少时候

(4) 季节;节候

时候何萧索

(5) 天气,气候

其时正是仲冬天气,时候正冷

(6) 时辰

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儒林外史》

寻胜

游赏名胜。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逢》:“策杖寻胜,不觉极远。” 清 陈维崧 《月华清·为蒋元肤催妆》词:“怪何处北 阮 疏狂,约来朝 西山 寻胜。” 茅盾 《虹》:“春三月间游客带了酒肴来‘寻胜’,这里便是临时的雅座。”

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碧瓦

青绿色的瓦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青帘

(1).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唐 郑谷 《旅寓洛阳村舍》诗:“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宣和遗事》前集:“﹝ 政和 六年﹞二月……又为村居、野店,酒肆青帘於其间。”《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

(2).借指酒家。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炉》词:“多情白髮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明 徐渭 《饮枇杷园》诗:“红葵古盌碧蛆沉,南市青帘买却斟。” 清 方文 《与张季昭同寓赠此》诗:“日暮河桥芳草合,儘容携手到青帘。”

家家

每户

丹溜

道教所说的仙水。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陵阳 挹丹溜, 容成 挥玉杯。” 唐 吴筠 《庐山云液泉赋》:“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

东鲁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李善 注引《庄子》:“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復来求之,则不得矣。”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 东鲁 ,空悲断肠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 东鲁 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黎元洪 《檄山东文》:“ 东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济济

(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

庄敬貌。济,通“ 齐 ”。《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 ,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垂天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官事

旧时指公家的事;官府的事宜

高吟

(1).高声吟诵;高声歌唱。《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唐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诗:“结綬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蚂蚁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却在枝头高吟,一面还笑蚂蚁俗。”

(2).高妙的吟唱。《文选·嵇康<琴赋>》:“慕 老童 於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刘良 注:“ 泰容 , 黄帝 乐师,故慕而钦之,以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剧院,一见旧歌剧花露润融,高吟沉抑。”

圜扉

狱门。亦借指为牢狱。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圜扉。” 唐 骆宾王 《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圜扉长寂寂,疏网尚恢恢。” 陈熙晋 笺注:“圆扉,狱户以圆木为扉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凌华》:“ 华 昔日曾宰 剧县 ,甚著能绩,后有缺行败其成功,謫官圜扉,伺其修省。”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我身居囹圄,役在圜扉。” 明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今逆虏弃天经,斁人彝,株连波累,致叔父毕命圜扉。”

燕寝

(1).古代帝王居息的宫室。《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 唐 孔颖达 疏:“《周礼》王有六寝,一是正寝,餘五寝在后,通名燕寝。” 唐 杜甫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盖所以教本古训,发皇妇道,居具燕寝之仪,动有环珮之节。”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常朝》:“本朝列圣忧勤政事,凡离宫燕寝,无不披览奏章,召对大臣。” 王国维 《观堂集林·明堂庙寝通考》:“古之燕寝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其南宫之室谓之适室,北宫之室谓之下室,东西宫之室则谓之侧室。四宫相背於外,四室相对於内,与明堂、宗庙同制。其所异者,唯无太室耳。”

(2).泛指闲居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復何在?” 王利器 集解:“燕寝,閒居之处。”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魏陈二梦》:“﹝ 陈阜卿 ﹞除 建康 留守,思 德言 所终之地,大恶之。既至,凡居室燕寝,皆避不敢往。” 清 赵翼 《平姚海明府卓荐入都》诗:“ 石壕 夜静追符少,燕寝香凝好句成。”

(3).指卧室。 章炳麟 《蕲黄母铭》:“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寝。”

(4).公馀休息;睡眠。 宋 陆游 《问候叶通判启》:“春容方丽,燕寝多閒,冀调兴止之宜,用副倾依之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洒扫光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有 陆郎 双全 者, 苏州 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 陆 侍侧,则终夜不寝。”

豪饮

畅快痛饮,放量饮酒

金斗

(1).饮器。《吕氏春秋·长攻》:“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 代 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 高诱 注:“金斗,酒斗也。金重,大,作之可以 * 。” 宋 孔平仲 《怀井仪堂》诗:“金斗倒垂交劝饮,玉蟾分面各题诗。” 清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把酒一气喝完,放下金斗。”

(2).熨斗。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广裁衫袖长製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宋 贺铸 《菩萨蛮》词之六:“舞裙金斗熨,絳襭鸳鸯密。”

(3).指金印。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 王琦 汇解:“谓金印如斗大。”

(4).筋斗。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收了铺儿,往鐘鼓司学行金斗去来。” 明 于慎行 《穀山笔麈·杂考》:“惟掷倒不知何法,疑即翻金斗也。翻金斗,字义起於 赵简子 之杀 中山王 。后之工人以头委地而翻身跳过,谓之金斗,想其形类为名耳。” 清 吕种玉 《言鲭·翻金斗》:“伎人以头委地,而翻斗跳过,且四面旋转如毬,谓之金斗。”

公庭

(1).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诗·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南史·褚裕之传》:“ 向 ( 褚向 )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 清 曾国藩 《金陵楚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唱凯於公庭,饮泣於私舍。”

(2).朝廷,公室。《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閭,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

(3).公堂,法庭。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术於百龄,接风期於四海,依然梵宇欣象,教之将行莞尔公庭,惜牛刀之遂屈。”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盒子里藏的是储君,我肚皮里怀的是鬼胎。虽不见公庭上遭横祸,赤紧的盒子里隐飞灾。” 明 阮大鋮 《燕子笺·谒洴》:“风声泄漏到公庭,为避罗钳造狄门。”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珍祥

祥瑞,吉兆。《汉书·吾丘寿王传》:“至於陛下,恢廓祖业,功德愈盛,天瑞并至,珍祥毕见。” 唐 欧阳詹 《珍祥论》:“远人率俾,天降珍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梁秋潭 《题采芝图》云:‘山间石上烂生光,曾受 青城 道士方。自採自餐还自寿,不来朝市説珍祥。’”

休问

(1).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济 南海 ,与领守 儿孝德 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飭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承此休问,且悲且憙。”

(2).好的声誉。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 范氏传真 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

驯兽

(1).驯服之兽。《后汉书·梁冀传》:“深林絶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 明 吴宽 《庆成宴次仲山韵》:“谁道曲终无以献,舞筵驯兽正蹌蹌。”

(2).训练马、狗、象、狮子、老虎等兽,使听指挥,表演各种技巧动作。 于之 《马戏团的演员》诗:“你不用问世界上谁最威风,当然要算驯兽演员!” 翁偶虹 《北京话旧·春节杂戏》:“耍猴儿和耍耗子同属驯兽的杂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