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丁仪王粲诗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赠丁仪王粲诗原文

从军度函谷。
驱马过西京。
山岑高无极。
泾渭扬浊清。
壮或帝王居。
佳丽殊百城。
员阙出浮云。
承露槩泰清。
皇佐扬天惠。
四海无交兵。
权家虽爱胜。
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
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
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
中和诚可经。

诗词问答

问:赠丁仪王粲诗的作者是谁?答:曹植
问:赠丁仪王粲诗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曹植的名句有哪些?答:曹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从军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函谷

亦作“ 凾谷 ”。 函谷关 。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从军度 凾谷 ,驱马过 西京 。”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三:“收兵铸金人, 函谷 正东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老子 的西出 函谷 ,为了 孔子 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

驱马

策马奔驰。《诗·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 漕 。”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 阴山 ,山高马不前。” 宋 张耒 《感春》诗之四:“驱马出门去,悠悠踏长堤。”

西京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山岑

山峰。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晋书·束晳传》:“谓山岑之林为芳,谷底之莽为臭。”

无极

(1).无穷尽;无边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 汉 枚乘 《七发》:“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彦 《乡下朋友》:“广大无极的田园景色,简直叫人无暇接收。”

(2). 中国 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归於无极。”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势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个无极,上帝同 阿修罗王 合起来就是个太极。’” 郭沫若 《集外(一)·创造者》:“本体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无极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参见“ 太极 ”。

(3).布名。《隶释·汉国三老表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王具剑、佩书刀、綉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后汉书·马援传》“﹝ 公孙述 ﹞更为 援 制都布单衣”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错履、无极,皆布名。”

泾渭

(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王居

(1).帝王之居处;藩王的第宅。《易·涣》:“涣王居,无咎。” 高亨 注:“涣王居者,水流盪涤王之居处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或以表正王居,或以光崇帝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海神庙》:“庙貌显赫……儼然帝室王居也。”

(2).犹王都。 北魏 温子昇 《司徒祖茔墓铭》:“自天命生 商 ,王居徙 亳 ,源源毖远,枝叶繁华。”

佳丽

(1) 美丽

(2) 美貌的女子

(3) 美好

百城

(1).指各个城邑。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百城烟歭,望秋露而乘风;千室云开,合宵霆而组化。” 清 钱谦益 《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知县张时旸授文林郎制》:“今长吏有遵奉詔条往復有闻者,吾用以表率新政,颁播百城,如不及焉。”

(2).借指各地的地方官。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所以一县称平,所以百城尤最。”

(3).见“ 百城书 ”。

员阙

(1). 汉 建章宫 外之圆形阙。

(2).官职空缺。《新唐书·选举志上》:“是时弘文、崇文生未补者,务取员闕以补,速於登第。”《宋史·章衡传》:“判吏部流内銓,尝有员闕,既拟注,而三班院輒用之,反讼吏部。”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员缺》:“员缺之名,自 晋 时已有之。《晋书·王藴传》:‘迁尚书吏部郎,每一官缺,求者十辈。’”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承露

(1).承接甘露。 汉 班固 《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晋 潘岳 《西征赋》:“擢仙掌以承露,干云汉而上至。”参见“ 承露盘 ”。

(2).即承露盘。

(3).帻巾,头巾。

泰清

即太清。指天空。 前蜀 杜光庭 《题鹤鸣山》诗:“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 明 刘基 《黄州团湖董氏镜心楼》诗:“ 团湖 四面开明镜,中有高楼接泰清。”参见“ 太清 ”。

皇佐

皇帝的辅佐。指大臣。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达皇佐之高勋兮,驰仁声之显赫。”

天惠

(1).帝王的恩惠。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2).上天的恩惠。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二讲:“和世界的民族比较,我们还是最多最大的,是我们民族所受的天惠,比较别种民族独厚。” 郭沫若 《女神·湘累》:“我不是上天底宠儿?我不是生下地时便特受了一种天惠?”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交兵

交战

两国交兵

权家

(1).豪门贵族。 汉 刘向 《说苑·政理》:“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南史·袁昂传》:“ 昂 依事劾奏,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

(2).指兵家。《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李善 注:“权家,兵家也。”

全国

(1) 整个国家

(2) 保全国家

令名

好名声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末位

卑微的职位。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释末位以言归,忽乘馹以南赴。”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德声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李善 注:“德声,谓 太祖 令德之声也。”《隋书·百官志下》:“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摄 大冶县 ,慕其德声,不言而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武虚谷》:“﹝ 武虚谷 ﹞任 山东 博山县 县令,有德声。”

(2).指美好的声誉。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七:“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锺》:“帝以 钟 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復移时,言无失厝。”

(3).合乎仁德的言谈。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诲余以义,復我以诚。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在朝

指在朝廷中做官

王子

(1) 帝王的儿子

王子皇孙。——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古时也泛指贵族子弟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自营

生产者直接经营自己的产品

怨非

见“ 怨诽 ”。

贞则

谓符合正道的准则。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唐 柳宗元 《杨氏子承之哀辞》:“葆醇熙兮承贞则,懿文章兮好循直。” 明 陈子龙 《送同年赵太史谪闽中》诗之二:“世人慕高位,君子贵贞则。”

中和

(1) 使中和

用酸中和碱

(2) 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

酸碱中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