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书事十首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海康书事十首原文

裔土桑柘希,蚕月不纺绩。
吴绡与鲁缟,取具{左舟右网}船客。
一朝南风发,家室相怵迫。
半贾鬻我藏,倍称还君息。

诗词问答

问:海康书事十首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问:海康书事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观的名句有哪些?答:秦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裔土

荒瘠边远的地方。《国语·周语上》:“犹有散迁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蛮夷之国。”《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於裔土矣。”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大行 李慈渊圣皇帝 ,蹈千仞之渊冰,脱羣生於涂炭,皇天降割,裔土告终。”

桑柘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蚕月

蚕忙时期。《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高亨 注:“蚕月,即夏历三月,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阳春告始,乃植其桑,蚕月既临,復事採养。”《新唐书·康承训传》:“方蚕月,宜息众力农,至秋士马彊,决可以取胜。”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豳风》所纪,与今气候同者,夏正也,然十一月以后不书月,但云:‘一之日’、‘二之日’而已。三月则曰‘蚕月’。四月以后,始如常称。”

纺绩

把丝麻等纤维纺成纱或线。古代纺指纺丝,绩指缉麻。《管子·轻重乙》:“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也,此之谓冬之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糟穅,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復东行 涨海 千餘里,至 自然大洲 ,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以为手巾。”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纺车》:“蚕月必纺绩,丝车方挑掷。”《红楼梦》第四回:“﹝ 李守中 ﹞生了 李氏 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许地山 《桃金娘》:“她也不怨恨人家,每天帮助姑母做些纺绩之外,有工夫就到山上去找好看的昆虫和花草。”

吴绡

吴 地所产用生丝织成的薄纱或薄绢。以轻薄著名。 唐 陆龟蒙 《圣姑庙》诗:“流苏荡遥吹,斜领生轻尘。 蜀 綵駮霞碎, 吴 綃盘雾匀。”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词:“约与冰魂同小住,十幅 吴 綃裁白。”

鲁缟

古代 鲁 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以薄细著称。《淮南子·说山训》:“矢之於十步贯兕甲,於三百步不能入 鲁 縞。” 刘文典 集解:“《史记·韩长孺传》注引《汉书音义》曰:‘縞, 曲阜 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喻之。’” 唐 韩翃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轻橐归时 鲁 縞薄,寒衣缝处 郑 绵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一炬可攻连营,强弩不穿 鲁 縞,优劣可得而论矣。”

取具

(1).谓领取备办。《周礼·地官·泉府》:“凡国事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餘。”

(2).谓置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牲酒瘠酸,取具临时,水陆之品,狼藉籩豆。” 宋 陆游 《闰二月二十日游西湖》诗:“岂如吾曹淡相求,酒肴取具非预谋。”

(3).用作备位充数。 宋 秦观 《谋主》:“所谓幕府从事者,往往皆闒茸取具之人。”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风发

(1).风起。《诗·桧风·匪风》:“匪风发兮,匪车揭兮。”《魏书·中山王英传》:“即如 黄石公 所谓战如风发,攻如 河 决。”

(2).比喻迅疾。 汉 扬雄 《河东赋》:“风发飆拂,神腾鬼趡。”《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 胡三省 注:“风发,言其速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青年之所思惟,大都归罪恶于古之文物,甚或斥言文为蛮野,鄙思想为简陋,风发浡起,皇皇焉欲进 欧 西之物而代之,而于适所言十九世纪末之思潮,乃漠然不一措意。”

(3).奋发。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移神器於将兴,推亡 汉 於已坠,实神机之至会,风发之良时。”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 ﹞儁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4).发疯。《西游记》第二七回:“好 行者 !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刘秀才 ﹞看着行动举止,声音笑貌,宛然与 郑氏 一般无二。众人多道是:‘这养娘风发了。’”

家室

(1) 妻子或配偶

(2) 家属

(3) 住宅;房子

杀贼护家室。——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怵迫

诱迫。语出《管子·心术上》:“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文选·贾谊<鵩鸟赋>》:“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后汉书·李固传》:“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 李贤 注:“为利所诱,怵迫於忧勤也。” 宋 司马光 《答秉国第二书》:“静者不以怵迫乱其志也。”

半贾

亦作“ 半价 ”。原价的一半。《汉书·食货志上》:“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颜师古 注:“本直千钱者,止得五百也。贾读曰价。”《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每出卖物,裁求半价。” 唐 白居易 《得甲牛觝乙马死,乙请偿马价》判:“当陪半价,勿听过求。”

倍称

加倍偿还,借一还二。《汉书·食货志上》:“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取一偿二为倍称。”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多方相济,委曲相通,倍称之息,由此而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昔日富豪以倍称之息,折夺良家子女,人无敢言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