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

作者:李新 朝代:宋代

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原文

年少将军师羽林,追奔翻为白头吟。
不平豪愤三年气,未死英雄万里心。
故国山川知好在,异乡风物许重寻。
捷书不报浑閒呈,西邮潼关无好音。

诗词问答

问: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的作者是谁?答:李新
问: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新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新名句大全

李新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书法欣赏

李新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书法作品欣赏
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少将

军衔,将官的一级,低于中将

军师

(1)

(2) 旧时小说戏曲中所说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

(3) 为主帅出主意的人,现泛指替人出主意的人

狗头军师

羽林

禁军

追奔

(1).亦作“ 追犇 ”。追击逃敌。《后汉书·陈俊传》:“追奔二十餘里,斩其渠帅而还。” 隋炀帝 《白马篇》:“转鬭平华地,追犇扫 鬼方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师无不一当百,追奔四十里。”

(2).指追兵。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委以饵贼,而击其追奔。”

(3).犹追赶;追逐奔跑。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奇女杀贼》:“夫妇追奔数里,哀号乞女,骑弗许。” * 《访问千里马的国家》:“青年人更是热情奔放,每到一个地方,他们总是跳跃着,追奔着,向我们欢呼、挥手,久久不去。”

白头吟

古乐府曲名,内容是劝丈夫不要另寻新欢

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英雄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乡风

乡里的风俗;地方风俗。 宋 苏轼 《馈岁》诗:“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清 查初白 《除夕恩赐羊鹿》诗:“乡风未敢分僚友,家祭先应荐祖宗。”如:各处各乡风。

(1).乡,通“ 向 ”。趋从教化。指政治上的归顺或对个人的敬仰。《管子·版法》:“万民乡风,旦暮利之。”《史记·留侯世家》:“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乡风有年,修问无所。”

(2).乡,通“ 向 ”。指趋向某种风气。《史记·儒林列传》:“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絀 黄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章炳麟 《校文士》:“而后生信其(指 龚自珍 )誑耀,以为巨子,诚以舒纵易效,又多淫丽之词,中其所嗜,故少年靡然乡风。”

许重

称许;看重。 元 虞集 《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 世祖皇帝 在潜藩,命公主文书,讲説帐中,常见许重。”

捷书

军事捷报。《梁书·蔡道恭传》:“寇贼凭陵,竭诚守御,奇谋间出,捷书日至。” 唐 杜甫 《洗兵行》:“中兴诸将收 山 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 江 南平,览捷书而泣曰:‘师征不义,而顾令吾民死兵,彼何负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食鱼羹》:“ 金川 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 勒乌围 。 阿文成公 桂 以捷书进。”

不报

(1).不报复。《礼记·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国语·越语下》:“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

(2).不批复;不答复。《东观汉记·丁鸿传》:“ 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於 盛 。书不报。” 唐 王维 《不遇咏》:“北闕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周亮工 《尺牍新钞》卷一引 明 高攀龙 《与叶适同书》:“朋友相与,须尽力砭其失,方有进处。弟施矣,足下不可不报。”

潼关

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 。 东汉 时设 潼关 ,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 唐 杜甫 《北征》诗:“ 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好音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