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新愁因甚多

作者:高克礼 朝代:元代

原文

新愁因甚多?浅黛教谁画?倦将珊枕欹,款要朱扉亚。月明闲照绿窗纱,酒
冷重温白玉。五花骢系何处垂扬下,少年心亏负杀、亏负杀。不恨你个冤家,
高烧银蜡,宽铺绣榻,今夜来么?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举头三
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
盟。缕带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诗词问答

问:《【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新愁因甚多》的作者是谁?答:高克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高克礼的名句有哪些?答:高克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新愁

新添的忧愁。 南朝 梁 鲍泉 《奉和湘东王春日诗》:“新枝虽可结,新愁詎解颜。” 唐 薛能 《一叶落》诗:“客心空自比,谁肯问新愁。” 元 倪瓒 《寄朱府判》诗:“尊前旧恨多年积,枕上新愁何处生?” 明 夏完淳 《一斛珠》词:“新愁不许春山鬭。酒醒荷香,昨夜相思透。”

浅黛

指用黛螺淡画的眉。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欲上征鞍,更掩翠帘相眄,惜弯弯浅黛长长眼。”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严蓀友 《双调望江南》云:‘……柳带结烟留浅黛,桃花如梦送横波。’”

款要

(1).犹真情。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 金 赵沨 《和崔深道春寒》:“迟君一来吐款要,举杯放目云天宽。”

(2).指感情真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工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

朱扉

红漆门。 南朝 陈 徐伯阳 《日出东南隅行》:“朱城璧日啟朱扉,青楼含照本暉暉。”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夜过岳庙,朱扉严闭。”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窗纱

窗户上安的纱布、铁纱等

重温

(1) 复习知识

重温他的拉丁文

(2) 回想

我认为我们应该拿出我们的手抄本来重温一下那些格言

白玉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晋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

(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五花骢

即五花马。 唐 韩翃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远忆故人沧海别,当年好跃五花驄。” 前蜀 毛文锡 《接贤宾》词:“香韉鏤襜五花驄,值春景初融。” 明 唐顺之 《送焦提学往贵州》诗:“书生非法吏,犹跨五花驄。”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心亏

因理亏而感到心虚。《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 * 自觉心亏,不敢到我府中。”

亏负

对不住人;使吃亏

我们没有亏负你的地方

你个

(1).犹言你这个。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都只被你箇可憎姐姐,引得眼花心乱,悄似风魔。”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险些儿慌杀你箇 周公 旦 !” 明 王九思 《锦上花·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寻思了自嘆喜逢着太平年 嘉靖 ,华夷海岭,尽把皇恩歌咏,看你个老龙头受皇恩还须自省。”

(2).犹言你的。表示领属关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俺也须是你箇哥哥,看人似无物。据恰纔的做作,心肠料必如土木。”

冤家

(1) 死对头,指有冤仇的人

冤家相见,分外眼红

(2) 称给自己带来痛苦而又不舍抛弃的似恨而又实爱的人

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红楼梦》

烧银

(1).燃点银灯。 南朝 梁 戴暠 《月重轮行》:“浮川疑让璧,入户类烧银。” 闽 徐夤 《灯花》诗:“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2).指炼丹。 宋 苏轼 《赵康靖公神道碑》:“中官 邓保吉 引剩员禁中烧银,公力言其不可。”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二:“世言躁进者有 夏侯嘉正 ,以右拾遗为馆职。平生好烧银,而乐文字之职。常语人曰:‘吾得见水银壹钱,知制誥一日,无恨矣。’”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争不

怎不。 后蜀 鹿虔扆 《思越人》词:“苦是适来新梦见,离肠争不千断?” 宋 柳永 《洞仙歌》词:“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

言定

说定;说好

至诚

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至诚待人

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汉书·楚元王传》

薄幸

薄情;负心。也指负心的人

决不学那负心薄幸之徒

不举

(1).不举起。《孟子·梁惠王上》:“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汉 王充 《论衡·效力》:“火之光也,不举不明。”

(2).指不升起。 汉 蔡邕 《黄钺铭》:“ 羌戎 受首于西彊, 百固 冰散于东邻, 鲜卑 收迹,烽燧不举。”

(3).不能举;举不起。《韩非子·说林下》:“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 张横 时,四肢不举,两眼朦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堪舆》:“舁夫凡十易肩,困惫不举,相与委柩路侧。”

(4).不举办;不进行。《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都给事升转》:“至於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

(5).不检举;不告发。《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后汉书·和帝纪》:“吏民踰僭。厚死伤生……有司不举,怠放日甚。”

(6).不推荐。《墨子·尚贤上》:“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富贵在身而列士不举,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

(7).不抚养。《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官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哀帝 建平 四年四月, 山阳 方与女子 田无嗇 生子,未生二月前,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 唐 顾况 《补亡诗·囝》:“及其生汝,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其苦。”《金史·高彪传》:“ 彪 始生,其父用术者言,为其时日不利于己,欲不举,其母为营护。”

(8).不祭祀。《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郑玄 笺:“言王为旱之故,求于羣神,无不祭也。”

(9).没有攻下。《韩非子·初见秦》:“ 赵 不举, 韩 不亡, 荆 、 魏 不臣, 齐 、 燕 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也。”

(10).古代逢大的天灾人事,皆除去盛馔,偃息声乐,称作“不举”。《左传·庄公二十年》:“大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 杜预 注:“去盛饌。” 孔颖达 疏:“不举者,贬膳食彻声乐也。”《周礼·天官·膳夫》:“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烖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后汉书·蔡邕传论》:“君子断刑,尚或为之不举,况国宪仓卒,虑不先图,矜情变容,而罚同 * ?”

三尺

(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神明

(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应当

(1) 应该

你应当照料你自己

(2) 承当;应付

次日,杨雄自出去应当官府。——《水浒传》

罪名

罪行;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征所规定的名称

罪名是谋杀

因受贿罪名被捕

神庙

(1).帝王的宗庙。 唐 李商隐 《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2).犹佛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赵 建武 八年,比释 道龙 和 上竺 浮图澄 ,树德劝化,兴立神庙。”

(3).称 宋神宗 赵顼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且 英宗 受天下於 仁祖 ,故 神庙 所以养 慈圣光献 者备极隆厚。”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下》:“ 介甫 初以 唐 虞 之事责 神庙 ,以 皋 、 夔 、 稷 、 契 自任, 汉 唐 而下皆所不道,何其高也。”

(4).称 明神宗 朱翊钧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 神庙 天性至孝,上事圣母,励精勤政。”

碜可可

亦作“ 磣磕磕 ”。凄惨可怕的样子。 元 王伯成 《哨遍·项羽自刎》套曲:“子见红飘飘光的的絳缨先偏侧了金盔顶,磣可可湿浸浸鲜血早淋漓了战袍领。”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我见他磣可可唇齿绽,血模糊打塌鼻梁,怎禁我搜搜的拳去打。” 元 刘庭信 《折桂令·忆别》曲:“娇滴滴一捻儿年纪,磣磕磕两下里纷飞。”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十四出:“热蒸蒸,堦前积粪更兼腥;磣磕磕,门外横尸犹带血。” 清 洪昇 《长生殿·神诉》:“是 唐天子 的贵妃 杨玉环 ,磣磕磕黄土坡前怨屈。”

海誓山盟

(1) 男女之间发誓永远相爱的话

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宋· 辛弃疾《稼轩词·赠妓》

(2) 又说“山盟海誓”

逃命

为保住性命而逃离危险境地

裙刀

古时压衣服用的刀。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解下这搂带裙刀,为你逼的我紧也便自伤残害。” 元 贯云石 《殿前欢》曲:“数归期,緑苔墙划损短金篦,裙刀儿刻得阑干碎,都为别离。”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使妾更何颜面可立人间,不若就压衣的裙刀,寻个自尽处罢。”

自刑

自残肢体; * 。《管子·小称》:“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战国策·赵策四》:“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刺客列传》:“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絶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勇》:“ 聂政 自 卫 由 韩 ,廷刺其主,功成求得,退自刑于朝,暴尸于市。”

年少

1、:年轻 

例子:青春年少 | 年少有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开美(袁赋正)、与参(袁赋诚)年少力学,好观古人成败之迹,开美固著书名山,而与参则乘时建树,所在藉藉。” 

2、:青少年(多指男子) 

例子:翩翩年少| 英俊年少五陵年少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