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作者:张鎡 朝代:宋代

御街行原文

良宵无意贪游玩。
奈怜友、闲呼唤。
六街非是少人行,不似旧时风范。
笙歌零落,绮罗销减,枉了心情看。
思量往事堪肠断。
怕频到、帘儿畔。
朦胧月下却归来,指望阿谁收管。
低头注定,两汪儿泪,百计难销遣。

诗词问答

问:御街行的作者是谁?答:张鎡
问:御街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御街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鎡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良宵

(1).景色美好的夜晚。 唐 皇甫冉 《秋夜宿严维宅》诗:“世故多离别,良宵詎可逢。” 金 段克己 《中秋》之二:“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语那知邻舍惊。”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良宵莫把银釭照,最喜相逢似梦中。” 郭沫若 《长春集·游埃及杂吟之三》:“ 春申 相仿佛,煮茗话良宵。”

(2).长夜;深夜。 唐 李峤 《饯骆四》诗之二:“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 后蜀 顾夐 《玉楼春》词:“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3).指元宵节的夜晚。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探春》:“千门万户乐新春,三五良宵月掛银。闻道 洛阳 灯似锦,出门俱是看灯人。” 贝青乔 《咄咄吟》:“漫道 狄 家铜面具,良宵飞骑夺 昆仑 。”

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游玩

嬉戏玩乐

呼唤

(1) 称谓;称呼

沈存中论五姓,自古无之,后人既如此称呼,即便有义可推。——《朱子语类》

(2) 召唤;分咐派遣(祖国在呼唤我们!)

六街

(1). 唐 京都 长安 的六条中心大街。 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 韦元 徼巡六街。” 胡三省 注:“ 长安 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 唐 司空图 《省试》诗:“閒繫 长安 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 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廩给,使传呼备盗。” 宋 梅尧臣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僕窃讶吾儕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秋霽禁城晚,六街烟雨残。”《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城池广阔,六街内士女駢闐;井邑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清 徐发 《早春》诗:“新月如钩掛碧空,六街游眺兴无穷。”

非是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少人

(1).轻视人。《鹖冠子·武灵王》:“少人而自至。” 陆佃 注:“狭人而自以为至。”

(2).少数人。《三国志·魏志·刘劭传》:“贼众新至,心专气鋭。 宠 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时风

(1).应时的风。《书·洪范》:“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晋 陆机 《遨游出西域》诗:“逝物随节改,时风肃且熠。”

(2).比喻良好的教化。《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国家躬脩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时风显宣。”

(3).当时或当代的社会风气。 唐 韦应物 《答故人见谕》诗:“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 唐 元稹 《送林复梦赴韦令辟》诗:“野性便荒饮,时风忌酒徒。” 清 黄宗羲 《寿张奠夫八十序》:“或谓五年之中,时风众势,不闻有所鼓动,其故何也?”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绮罗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汉 徐干 《情诗》:“綺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蓬门未识綺罗香,拟托良媒益由伤。”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谩话綺罗,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四:“生小调丝竹,由来足綺罗。”

(2).指穿着绮罗的人。多为贵妇、美女之代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前蜀 韦庄 《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诗:“满坐綺罗皆不见,觉来红树背银屏。”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人主好声色,则 燕 赵 之粉黛, 吴 越 之綺罗,不问而进太子之前矣。”

(3).形容诗风华丽柔靡。 宋 吴坰 《五总志》:“﹝ 贾岛 ﹞尝於 宣城 謁 紫微 ,不遇,乃曰:‘我诗无綺罗铅粉,宜其不售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词至 东坡 ,一洗綺罗香泽之态,寄概无端,别有天地。”

(4).指华美的帷帐。 明 徐渭 《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先以三绝见遗癸丑冬检旧札见之因赋七绝》:“华堂日晏綺罗开,伐鼓吹簫一两迴。”

(5).指繁华的生活。 鲁迅 《无题》诗之二:“ 六代 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销减

(1).消耗,损减。《宋史·颜竣传》:“先是 元嘉 中,铸四銖钱,年歷既远,丧乱屡经,堙焚剪毁,日月销减。”

(2).犹消瘦。《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吕布 ﹞因酒色过伤,形容销减。”

心情

(1) 心神,情绪;兴致,情趣

那种心情又控制了他

(2) 精神状态

一个梦幻者的心情同一个士兵的气质结合在一起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肠断

喻非常悲痛

朦胧

(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朦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朦胧的意识

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却归

亦作“却归”。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沉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指望

(1) 盼望

指望在遇到疑难的时刻得到家庭的帮助

(2) 指所盼望的事物

阿谁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收管

(1).收存保管。 唐 刘禹锡 《代谢濠泗两州割属淮南表》:“其 濠 泗 两州令臣依前收管。”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起请应占牵路人户所出赁钱,并送通判厅收管。”《红楼梦》第五六回:“每月每处买办买了,令女人们交送我们收管。”

(2).收押看管。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强説天堂难到,又言地狱常开。并付 江 神收管,波中便是泉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二疏所奉之旨,皆云 刘若愚 已降发处分了,十六日南行, 崇禎 元年正月初十日,交 孝陵 西园 收管。”

(3).旧时押解犯人交验后给予的证明文书。《水浒传》第二八回:“公人带 武松 到单人房里,公人自去下文书,讨了收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问徒发遣者,取收管。”《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府 送下一个监生来,犯了 * ,来讨收管。”

低头

(1)

(2) 垂下头

低头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头认罪

注定

(1) 预先决定,不可避免

注定失败

他是军人之子,从生下来就注定要做军人

(2) 集中停留于一点

百计

谓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慟哭, 华阴 令百计取之,乃下。” 宋 苏轼 《次韵水官》之二:“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红楼梦》第九九回:“初到之时,果然胥吏畏惧,便百计钻营。”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不意有 林畏庐 ( 林紓 )者,不知与 迦因 何仇,凡 蟠溪子 所百计弥缝而曲为 迦因 讳者,必欲歷补之以彰其丑。”

销遣

消遣,打发排遣。 宋 欧阳修 《与薛少卿书》之十:“仍知颇以郡事为意,如此日月,亦易销遣。” 清 龚自珍 《绮寮怨·江铁君近词读之潸然》词:“伤心怕吟,要销遣除听千偈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