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先生刘阁学挽章三首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代

后溪先生刘阁学挽章三首原文

任重行吾道,忧心属钜公。
三朝千载遇,一代数人中。
笔健心犹壮,名高晚更穹。
差肩谁许似,八秩有初终。

诗词问答

问:后溪先生刘阁学挽章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彦约
问:后溪先生刘阁学挽章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彦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彦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任重

负重,载重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忧心

忧愁的心

忧心忡忡

钜公

(1).指天子。《汉书·郊祀志上》:“羣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鉅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鉅公也。”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十:“天门閶闔日曈曨,灵璅传宣佑鉅公。”

(2).指王公大臣。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观前古之士,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建名树勋,风采表於当世者,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一时元老鉅公,多出其门。”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 北宋 词人声华藉甚者,十九鉅公大僚。鉅公大僚之所赏识,至不足恃,词其小焉者。”

(3).巨匠;大师。 唐 李贺 《高轩过》诗:“云是 东京 才子,文章鉅公。” 宋 梅尧臣 《唐书局后丛莽中得芸香一本》诗:“借问此何地,删修多鉅公。” 严复 《救亡决论》:“其所致之贤哲鉅公,指不胜屈。”

三朝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 李善 注:“三朝,岁首朔日也。”《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 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2).谓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峡》诗:“三朝上 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鬢成丝。”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説那小公子 灵光 ,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1).外朝、内朝、燕朝。《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汉 郑玄 注:“ 周 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内朝、燕朝。外朝在王宫库门外,有非常之事以询万民於宫中。内朝在路门外,燕朝在路门内,盖内朝以见羣臣,或谓之路朝,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

(2).指前后三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 僧繇 浪得名。”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代数

数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将算术关系加以概括并用代表数字的字母符号、变量或其它数学实体来探讨(如矢量和矩阵),字母符号是结合起来的,尤指在按照指定的规律形成方程的情况下

人中

位于上唇中线的垂直沟,人体穴位之一

笔健

谓笔力雄健。 唐 罗隐 《投前夏口韦尚书启》:“ 王俭 望高,芙蓉比幕; 陈琳 笔健,瑇瑁为簪。”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余见贡院誊録人説:‘每日抛下卷子若干,限以时刻,迟则刑责随之,日夜不得休息,飢困交攻,眼目涩赤。见试卷有文省字大,涂注少,则心开目明,自觉笔健,乐为抄写。’”

名高

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差肩

肩挨肩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袁枚《祭妹文》

八秩

亦作“ 八帙 ”。亦作“八袟”。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宋 陆游 《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二:“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礼》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 白乐天 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臣祖母年踰八袠,独居故里,未知存亡。”

初终

始终。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维公平生,愷悌忠实,内外洞彻,初终若一。”《清史稿·诸王传七论》:“乾乾翼翼,靡间初终。” 李大钊 《青春》:“而宇宙之果否为无尽,当问宇宙之有无初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