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酒二首

作者:汪遵 朝代:唐代

咏酒二首原文

九酝松醪一曲歌,本图闲放养天和。
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万事销沈向一杯,竹门哑轧为风开。
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

诗词问答

问:咏酒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汪遵
问:咏酒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咏酒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汪遵的名句有哪些?答:汪遵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02-58

参考注释

九酝

一种经过重酿的美酒。《西京杂记》卷一:“ 汉 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醖、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醖,一名醇酎。” 汉 张衡 《南都赋》:“酒则九醖甘醴,十旬兼清。”《拾遗记·晋时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张华 为九醖酒,以三薇渍麴糵……糵用水渍麦三夕而萌芽,平旦鸡鸣而用之,俗人呼为‘鸡鸣麦’。以之酿酒,醇美,久含令人齿动;若大醉,不叫笑摇荡,令人肝肠消烂,俗人谓为‘消肠酒’。” 唐 元稹 《西凉伎》诗:“ 哥舒 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醖当前头。”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三折:“九醖酒光斟琥珀,三山鸞凤舞翩蹮。” 明 王世贞 《罢官杂言则鲍明远体》诗之八:“饮用葡萄九醖清泠之美酒,焚用都梁百和旖旎之妙香。”

松醪

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唐 戎昱 《送张秀才之长沙》诗:“松醪能醉客,慎勿滞 湘潭 。”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收薄用於桑榆,製 中山 之松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十一娘 又另唤一女童出来,叫做 縹云 。整备茶菓山蔌松醪,请 元玉 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俺读些稗官词,寄牢骚,对江山吃一斗苦松醪。”参见“ 松肪酒 ”、“ 松花酒 ”。

一曲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本图

本来的意图,本心。《北齐书·王琳传》:“虽本图不遂, 鄴 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隋书·李密传》:“今者, 密 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諛顺意,又非 密 之本图。” 金 王若虚 《别家》诗:“到子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清 谭嗣同 《仁学》四二:“然则 中国 谋自强,益不容缓矣。名之曰‘自强’,则其责在己而不在人,故慎毋为復仇雪耻之説,以自乱其本图也。”

放养

把某些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放到某一特定地方使其繁殖

在海湾里放养蛤子

天和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前贤

前代的贤人或名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单豹 养於内而丧外, 张毅 养於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西邻弔罢东邻贺,歌哭前贤较有情。”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十一:“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破国亡家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竹门

竹制之门。 唐 周贺 《春喜友人至山舍》诗:“鸟鸣春日晓,喜见竹门开。” 宋 刘克庄 《豫章沟》诗之二:“野店萧萧掩竹门,岸沙犹记履綦痕。” 茅盾 《子夜》十三:“雨打那些竹门的唦唦的声音,现在是更急更响了。”

哑轧

象声词。 唐 汪遵 《咏酒》诗之二:“万事销沉向一杯,竹门哑轧为风开。”

秋宵

秋夜。 唐 曹松 《僧院松》诗:“此木韵弥全,秋宵学瑟絃。” 前蜀 韦庄 《抚盈歌》:“玉庭兮春昼,金屋兮秋宵。” 宋 朱松 《宿石龙寺》诗:“道人身似南枝鹊,更尽秋宵一再飞。”

芭蕉

芭蕉属( Musa )多年生的几种树状的草本植物,叶子很大,果实像香蕉,可以吃

入梦

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