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诚斋韵谢惠南海集诗三首

作者:袁说友 朝代:宋代

原文

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
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
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
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

诗词问答

问:《和杨诚斋韵谢惠南海集诗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袁说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说友的名句有哪些?答:袁说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宗主

(1).指宗子。一姓的继承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齐 崔杼 生 成 及 彊 而寡,娶 东郭姜 ,生 明 …… 崔成 有病而废之,而立 明 。 成 请老于 崔 , 崔子 许之, 偃 与 无咎 弗予,曰:‘ 崔 ,宗邑也,必在宗主。’” 杜预 注:“宗邑,宗庙所在。宗主,谓 崔明 。”

(2).列入宗庙的神主。《左传·昭公十九年》:“冬, 晋 人使以币如 郑 。问 駟乞 之立故……大夫谋对, 子产 不待而对客曰:‘ 郑国 不天,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丧我先大夫 偃 ,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於谋,而立长亲。’”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祏主藏於宗庙,故曰宗主。”

(3).众所景仰归依者;某一方面的代表与权威。《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嘏 弱冠知名” 裴松之 注引《傅子》:“是时 何晏 以材辩显於贵戚之间; 邓颺 好变通,合徒党,鬻声名於閭阎;而 夏侯玄 以贵臣子少有重名,为之宗主,求交於 嘏 而不纳也。”《晋书·羊祜传》:“故太傅、 鉅平侯 羊祜 明德通贤,国之宗主,勋参佐命,功成平 吴 。”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江湖间多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倣傚,而又从而失之,遂至於支离褊浅之词,皆目为 元和 诗体。”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此语亦是 沉 谢 辈为儒林宗主时,好作奇语,故后生立论如此。”《西湖佳话·白堤政迹》:“ 唐 时以诗取士,有一位前辈老先生,叫做 顾况 ,大有才名。一时名士,俱推重他为诗文宗主。”

(4).本源。《云笈七籤》卷一:“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包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5).宗旨,主旨。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管子》一书,以富国强兵为宗主。然其时去 三代 未远,其言之粹者,非尽失先王遗意也。”

不使

不顺从。《墨子·非命下》:“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三》:“《尔雅》:使,从也。天鬼不从,犹上文言上帝不顺耳。”《汉书·外戚传·赵皇后》:“少主幼弱则大臣不使。” 颜师古 注:“不使,不可使从命也。”《后汉书·庞参传》:“今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暴军 伊吾 之野,以虑三族之外,果破 凉州 ,祸乱至今。”

等夷

(1).同等;同辈;同等的人。《韩诗外传》卷六:“遇长老则修弟子之义,遇等夷则修朋友之义。”《史记·留侯世家》:“ 黥布 ,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家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 布 闻之,则鼓行而西耳。”《周书·赵贵传》:“初, 贵 与 独孤信 等皆与 太祖 等夷。”《金史·国用安传》:“明日, 用安 乃出见使者,跪揖如等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卷四:“近世贵贱无等,舆臺厮养视縉绅如等夷。”

(2).匹比。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塞鸿絶儔匹,海月难等夷。” 宋 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六宫之内,无与等夷。”

(3).辈分或等级的差别。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其学以诚为本,遇人无等夷,一待以肫恳之怀。”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大手

犹高手。指工于文辞的名家。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颯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北杂剧已为 金 元 大手擅胜场,今人不復能措手。曾见 汪太函 四作……都非当行。”参见“ 大手笔 ”。

辟易

(1).退避;避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 赤泉侯 为骑将;追 项王 , 项王 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张守节 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 瓘 指剑以示曰:‘ 瓘 虽识大王,但此物不识耳!’皆皇恐辟易而退。” 清 赵翼 《古州诸葛营》诗:“想是擒纵声威在,一时羣蛮尽辟易。” 鲁迅 《彷徨·长明灯》:“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 阔亭 的眼,使 阔亭 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2).指屏退;击退。《北史·序传·李晓》:“行至 成皋 ,为 滎阳 令 天水 阎信 所疑,辟易左右,谓 晓 曰:‘观君仪貌,岂是常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闻有贼,奋臂前驱,十数人輒辟易千人。”

(3).引申为消失。 宋 司马光 《朝鸡赠王乐道》诗:“一声高举耳目醒,四远羣阴俱辟易。”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4).狂疾。《国语·吴语》:“ 员 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 越 之擒也。 员 请先死。” 韦昭 注:“辟易,狂疾。”

(5).拜服;倾倒。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清 董樵 《刘旅皇半剌》诗:“大雅既沦丧,吾子敦诗书。作者皆辟易,叹君 杨 马 餘。” 清 王晫 《今世说·捷悟》:“每雄谈,四座为辟易。”

(6).谓解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 陈奇猷 校释:“‘辟易’係古人恒言。《史记·项羽本纪》云:‘ 赤泉侯 为骑将,追 项王 , 项王 瞋目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是‘辟易’者,其地原为人或物所佔据而后避开之义。此文既是説耕稼,则田地辟易是相对於田地固冻而言,故辟易即是解冻。”

降旗

把旗子降下

天方

我国古时指阿拉伯

《天方夜谭》

不崇朝

同“ 不终朝 ”。《诗·卫风·河汉》:“谁谓 宋 远,曾不崇朝。” 郑玄 笺:“崇,终也;行不终朝,亦喻近。”《后汉书·章帝纪》:“冀蒙不崇朝徧雨天下之报。”《南齐书·高帝纪上》:“曾不崇朝, 新亭 献捷;信宿之间, 宣阳 底定。”

整顿

(1) 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整顿纪律

(2) 收拾准备

整顿下饭菜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昔日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潢池

(1).池塘。 明 唐顺之 《海上凯歌赠汤将军》诗之二:“自咤一身都是胆,欲将巨海作潢池。”

(2).见“ 潢池弄兵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