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半峰亭

作者:蒋堂 朝代:宋代

再题半峰亭原文

何名半峰亭,尧峰路之半。
游客趋层崖,斗上多股战。
宝云构此轩,接引心不倦。
所冀冠盖来,少休松石畔。
雄视金仙居,巍乎倚云汉。
自此更攀缘,须臾迹彼岸。

诗词问答

问:再题半峰亭的作者是谁?答:蒋堂
问:再题半峰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蒋堂的名句有哪些?答:蒋堂名句大全

蒋堂再题半峰亭书法欣赏

蒋堂再题半峰亭书法作品欣赏
再题半峰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游客

(1) 游子;旅游者

(2) 观光者

股战

犹股栗。《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李善 注:“股战,犹股慄也。”《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因退立,股战而栗。”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闻鸣鏑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隋书·酷吏传·厍狄士文》:“法令严肃,吏人股战。”参见“ 股栗 ”。

宝云

祥云。 汉 东方朔 《宝瓮铭》:“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 唐 吴筠 《登真赋》:“灵香靄而八衝,宝云沓而四起。” 宋 苏轼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之二:“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

接引

(1) 引进;接待

接引后学

(2) 佛教指佛引导信佛的人到西天去

接引众生

不倦

不厌倦;不劳累。《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公放傲其间,不復有荣念,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自学浑不倦,诲人何其勤。”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松石

(1).松与石。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松石峻垝,葱翠阴烟。”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锦繢织苔苏,丹青画松石。” 唐 李白 《九日》诗:“地远松石古,风扬絃管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李德裕 在 洛阳 南置 平泉庄 。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有奇花异草与松石。”

(2).借指山林。 唐 宋之问 《使至嵩山寻杜回不遇》诗:“与君阔松石,於兹二十年。”

(3).松的化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婺州 金华山 有松石,又如核桃、芦根、鱼盐之类皆有成石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三·不灰木》﹝附录﹞引 苏颂 曰:“今 处州 出一种松石,如松干而实石也,或云松久化为石。”

(4).宝石。呈绿色,又称绿松石。《诗刊》1978年第5期:“草地里拾得 卓玛 的松石耳环。”

雄视

骄傲地或豪迈地看着

雄视大江南北

金仙

指佛。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王琦 注:“金仙,谓佛。”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恼,徘徊夜未眠,月中乘兴去,还拟问金仙。” 清 姚鼐 《岳麓寺》诗:“试将万古怀,移问金仙术。”

倚云

靠着云。形容极高。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听。” 唐 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宋 梅尧臣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碧云洞》:“谁将万古倚云剑,刺破苍石天窗开。”

攀缘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彼岸

(1) 另一边,对岸

大西洋彼岸

(2) 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到达理想的彼岸

(3) 佛教。认为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