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作者:王洋 朝代:宋代

再和原文

故人客玄都,结茅临子午。
慈亲哺童稚,十口共甘苦。
门横百琅玕,永日不受暑。
浮名博烟霞,掉臂终不许。
听我读新诗,小侯趋大府。
挥毫散珠玉,风帆转惊渚。
北郭郑仙翁,襟怀两虚伫。
尹氏才振古,仙翁笔端语。
矛戈角森横,畚插起云雨。
应笑穷巷生,蓬蒿半垣堵。
所喜乐丰登,粒米不须数。
况从名士游,真可释羁旅。
愿君分馀光,下照及邻女。
切勿必好音,文典实不与。

诗词问答

问:再和的作者是谁?答:王洋
问:再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洋名句大全

王洋再和书法欣赏

王洋再和书法作品欣赏
再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玄都

(1).古诸侯国名。《逸周书·史记》:“昔者 玄都 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 玄都 以亡。”《竹书纪年》卷上:“﹝ 帝舜 有虞氏 ﹞四十二年, 玄都氏 来朝,贡宝玉。”

(2).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玄洲》:“上有大 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 晋 葛洪 《枕中书》:“《真记》曰: 玄都 玉京 七宝山 ,週迴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臺,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 盘古真人 元始天尊 太元圣母 所治。”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配极 玄都 閟,凭高禁御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问娇娥空隐 玄都 ,笑仙郎已入 桃源 。”

(3).道观名。见“ 玄都观 ”。

(4).坛名。见“ 玄都坛 ”。

结茅

亦作“ 结茆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抱鍤壠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 苏轼 《新居》诗:“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表胜庵》:“ 炉峯 石屋,为一 金和尚 结茆守土之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儋州 则又结茅与 黎 人杂居,亦随地营宅。”

子午

(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 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3).见“ 子午谷 ”。

慈亲

慈爱的父母。《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后多指母亲。 唐 聂夷中 《游子行》:“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清 魏源 《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诗:“汝侍慈亲侧,吾侍严亲行。”

童稚

(1) 儿童

童稚般的举动

(2) 稚气;幼稚

甘苦

(1) 甜味与苦味。比喻美好的境遇和恶劣的境遇

燕王弔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史记·燕召公世家》

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2) 在工作或经历中体会到的滋味,多偏指苦的一面

其中甘苦,唯我自知

没有教过书,就不知道其中的甘苦

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饱尝甘苦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永日

(1).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唐 李咸用 《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 宋 陆游 《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 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

(2).从早到晚;整天。 汉 刘桢 《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前蜀 韦庄 《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种名花,家中没有的,或虽有,已开过了,便将正事撇在半边,依依不捨,永日忘归。” 清 陈梦雷 《生年不满百》诗:“永日恣挥觴,沉醉勿復醒。”

(3).多日;长久。 南朝 陈 徐陵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

(4).谓消磨时日。《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后汉书·崔駰传》:“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受暑

即中暑。患中暑病。有的方言叫发痧。

浮名

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掉臂

(1).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以财交者,财尽则散,掉臂不顾。”

(2).自在行游貌。 唐 吕岩 《七言》诗:“閒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綵云。”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问先生掉臂何之?在云外青山,山上茅茨。向 陇 首寻梅,着杖头挑酒。”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凡事不惮其难,不忧其繁,但当先寻一下手处,虽承羣小人扰乱之后,不难掉臂游行。”

(3).奋起貌。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一:“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迎刃》:“危峦前阨,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独掉臂,动於万全,出於不意。”

不许

(1)

不允许,不让

不许说慌

(2)

不能——用于反问句,强调其否定性

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许自己去吗?

(3)

禁止;阻止某事的完成或进行

不许儿童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小侯

(1).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 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2).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 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 禹 少子 鸿 ,好筹策。 永平 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李贤 注引 袁宏 《后汉纪》曰:“又为外戚 樊氏 、 郭氏 、 阴氏 、 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纵姬》:“自家姓 郭 ,名 锋 ,世号小侯。祖是 汾阳王 郭子仪 ;姊是当今贵妃娘娘。”

(4).指高官显贵。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大府

上级官府

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挥毫

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风帆

亦作“ 风颿 ”。 1.船帆。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转眸已失 大小虎 ,须臾 沙角 风颿收。” 郭风 《叶笛集》:“我看见无数的双桅船,以它们的高耸的桅杆、红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风帆,张起或卷下的风帆,来装饰你的港口。”

(2).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尝试倚楹而望,水光浮空,云日上下,风颿烟艇,飘忽晦明。”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徐闇公沉复斋中丞》诗:“南望 铜陵 又一山,风颿千尺鲸波间。” 艾芜 《海岛上》:“屋外一望无际的淡蓝色海面和几只茶褐色风帆,便像壁间的大画幅一样,明静而清新地摆在我的眼前。”

北郭

(1).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 人葬 庄公 於北郭。” 杜预 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唐 李白 《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寧采臣 ﹞适赴 金华 ,至北郭,解装兰若。”

(2).“ 北郭先生 ”的省称。借指隐士。 清 吴伟业 林云凤 《梅花庵话雨联句》:“ 北郭 余偕隐, 东山 尔共瞻。”

(3).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北郭子车 。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仙翁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襟怀

胸襟;胸怀;心胸

襟怀坦白

虚伫

虚心期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范 虽实投 桓 ,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瘞在此,故来省视。’ 桓 悵然失望,向之虚佇,一时都尽。” 唐 杜甫 《北征》诗:“圣心颇虚佇,时议气欲夺。” 宋 陈亮 《制举》:“肆我主上,切於求言……其於国家之大略,当世之大计,人之所不敢言而上之虚佇以待者,固将无所不闻矣。”

尹氏

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书·大诰》:“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 孔颖达 疏:“尹,正也。诸官之正,谓卿大夫。”

振古

远古;往昔。《诗·周颂·载芟》:“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朱熹 集传:“振,极也……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歷览振古,多同此疾。” 宋 司马光 《请迎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惟陛下天性纯孝,振古无伦。”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先生自振古以来有数之人,负当今天下之望。”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虚怀宏奬,振古罕有。”

笔端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矛戈

(1).矛和戈。《宋书·顾觊之传》:“函矢殊用,矛戈异适。” 明 宋濂 《平江汉颂》:“矛戈洸洸,鎧胄明明。”

(2).谓攻击,指责。 清 郑燮 《音布》诗:“ 音生 不顾輒嚏唾,至亲戚属相矛戈。”

畚插

见“ 畚鍤 ”。

起云

云的生成;转阴

下雨之前起云

穷巷

(1).冷僻简陋的小巷。《墨子·号令》:“吏行其部,至里门,正与开门内吏,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幽间无人之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清 方苞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穷巷篳门,艰贞苦恨而湮灭无闻者,更不知其几矣。”

(2).犹穷乡。《商君书·更法》:“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陈涉 ﹞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梦阳 《汉京篇》:“ 霍氏 门前狐夜号, 魏其 池馆长蓬蒿。”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处。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并世奇男淑女,慧业天生,湮没蓬蒿,姓名翳寂,岂少也哉!”

(3).茼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茼蒿》。

垣堵

墙。 明 陈子龙 《新乐府·小车行》:“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喜乐

欢乐;高兴

丰登

丰收;收成丰富

五谷丰登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羁旅

亦作“羇旅”。1.寄居异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预 注:“羇,寄;旅,客也。”《史记·陈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负担,君之惠也。” 唐 韩愈 《又与柳中丞书》:“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宋 陆游 《六言》诗之四:“壮岁京华羈旅,暮年湖海清狂。”

(2).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 郑玄 注:“羇旅,过行寄止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江 南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羈旅。”《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 机 以羇旅事 颖 ,一旦顿居诸将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同人皆诇知余近事》词:“ 吴 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羈旅。”

邻女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以“邻女”指怀春的少女。 清 张问陶 《辛亥春日读班昭<女诫>有感》诗:“冷面铁錚錚,严妆傲邻女。”

切勿

务必不要。《红楼梦》第十八回:“贵妃切勿以 政 夫妇残年为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龚友 ﹞临别,忽向余正色云:‘ 友 不好名,先生切勿以 友 诗告人。’”

好音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典实

(1).典雅平实。《晋书·华峤传》:“后以 嶠 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转秘书监,加散骑常侍,班同中书。”《南史·褚裕之传》:“﹝ 褚玠 ﹞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 * 。” 金 王若虚 《文辨》:“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於浮华,平易多於奇险,始为知本。”

(2).典故,史实。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文字绸密,典实可寻,而推究之明,万万无一可疑者。”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选学有‘徵实’‘课虚’两义:考典实,求训詁,校古书,此为学计;摹高格,猎奇采,此为文计。”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而在这篇里,所提到的种种的故事和典实,都不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