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谭鍊师见寄

作者:徐铉 朝代:唐代

和谭鍊师见寄原文

一别高人世事多,归山歧路转蹉跎。
定知上药延衰齿,每忆玄谈养太和。
任道人生如梦寐,也从时态起风波。
锦囊真籙遥相许,只待飙轮更一遍。

诗词问答

问:和谭鍊师见寄的作者是谁?答:徐铉
问:和谭鍊师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徐铉的名句有哪些?答:徐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归山

(1) 回山。如:放虎归山

(2) 下山

(3) 婉辞,指人死

歧路

(1).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歧,一本作“ 岐 ”。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 清 梅曾亮 《小盘谷记》:“余尝求小盘谷者。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皆大竹蔽天,多歧路。”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母唯事尘劳,歧路徒营营。”

(2).错误的道路。如: 小张 虽误入歧路,但在同志们耐心的帮助教育下,他决心改邪归正。

蹉跎

(1) 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晋书·周处传》

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

日月蹉跎

(2) 失足

上药

(1).指仙药。《神农本草经》卷三:“上药令人身安命延,昇天神仙,遨游上下。” 唐 李商隐 《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冯浩 注引《本草注》:“茯苓通神灵,上品仙药也。”

(2).疗效极高的上等药物。《旧唐书·职官志三》:“凡药有上、中、下三品,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田锡 为諫议大夫,疾亟,进遗表。 真宗 宣御医賷上药驰往,已无及矣。” 清 赵翼 《簷曝杂记·三七、鸡血藤》:“有草名‘三七’,三椏,七叶,其根如萝葡,为治血之上药。”

衰齿

年老。 唐 韦应物 《始闻夏蝉》诗:“响悲遇衰齿,节谢属离羣。”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衰齿可堪时数换,穷愁应与岁俱除。” 清 曹寅 《滁州清流关道中》诗:“衰齿谢五欲,名理忘筌蹄。”

玄谈

(1).指 汉 魏 以来以 老 庄 之道和《周易》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谈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积篇章为敖庾,寳玄谈为金玉。” 北魏 常景 《赞四君·扬雄》诗:“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 唐 李白 《赠李十二》诗:“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絶倒。” 明 方孝孺 《乙丑仲秋在石镜精舍》诗:“玄谈相应发,妙理独超悟。”

(2).泛指脱离实际的空论。 廖仲恺 《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社会科学的律令,确不是妙想的玄谈,我们看看最近的事实……便是这条定律的例证。”

(3).犹预言。玄,通“ 悬 ”。《观经序分义》二:“此乃玄谈,未标得处。”

(4).佛教语。对佛教义理的阐述。如《华严玄谈》、《十玄谈》。 胡适 《菩提达摩考》:“﹝ 契嵩 ﹞听惯了晚 唐 五代 的禅宗玄谈,故羡慕后人的玄妙,而轻视古人的淡薄。”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任道

指可肩负重任的仁人志士。《楚辞·九章·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马茂元 注:“任道,任道的人。橘不但有鲜明的外表,而且有甘美的内容,正如表里通达的君子一样,可以担负重任,所以拿来相比拟。”

人生如梦

人生像一场梦,无定,虚妄,短促(有消极意义)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时态

(1) 动词中一种形式区别,表示过去、现在或将来,或它所指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时间

过去时态

(2) 表示时间的差别的

时态变化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锦囊

(1).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 * 。《南史·徐湛之传》:“以锦囊盛 武帝 纳衣,掷地以示上。”《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

(2).借指诗作。 宋 杨万里 《云龙歌赠陆务观》:“金印斗大值几钱?锦囊山齐今几篇?” 清 赵翼 《周长庚邂逅山塘具述倾注之意答诗志愧》:“锦囊幸免遭投厠,红袖知谁肯拂尘。”参见“ 锦囊佳句 ”。

(3).吐绶鸡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吐绶鸡》:“﹝吐綬鷄﹞《古今注》谓之锦囊。”

相许

(1).谓愿许终身。 南朝 梁 沉约 《夜白紵》诗:“ 秦 筝 齐 瑟 燕 赵 女,一朝得意心相许。”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手把 梁生 画花看,凝嚬掩笑心相许。”

(2).泛指表示应允,允许。《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公子之言是也。但 诸 ( 专诸 )有老母在堂,未敢以死相许。”

(3).赞许。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流辈多相许,时贤亦见推。”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相逢一语感相许,便与深衷吐款款。”

轮更

轮流打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头门告示》:“其鼓楼更夫,每晚派定五人,轮更交替。每更鼓点俱要按定时刻分明,直至黎明攒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