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筹笔驿

作者:李新 朝代:宋代

题筹笔驿原文

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
金刀有义轻三顾,铜爵虽强视一夫。
鼎足山河终有汉,雁行兄弟亦忠吴。
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

诗词问答

问:题筹笔驿的作者是谁?答:李新
问:题筹笔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新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新名句大全

李新题筹笔驿书法欣赏

李新题筹笔驿书法作品欣赏
题筹笔驿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流马

古代的一种运载工具。《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章武 ﹞十二年春,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旧邦往靖寄挥麈,新穀来输付流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七节:“流马是改良的木牛,‘前后四脚’,即人力四轮车。流马能载四石六斗食粮,比木牛多载,一天大概也只能走二十里。”

蜀都

古代 蜀国 的都城。即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至于 蜀 都,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 晋 左思 《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於上世,开国於中古。” 元 虞集 《张令鹿门图》诗:“老我不乐思 蜀 都,人言 嵩 阳好隐居。”

卧龙

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雄图

宏大的谋略

雄图大业

金刀

(1).金和刀。古代货币。《汉书·食货志上》:“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颜师古 注:“金谓五色之金也……刀谓钱币也。” 唐 孟郊 《投所知》诗:“且将食蘗劳,酬之作金刀。”

(2).“刘”字为卯、金、刀合成,故用以代指 刘 姓。《汉书·王莽传中》:“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玉垒 经纶远,金刀歷数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子大 以诗贺之曰:‘……金刀喜有南邻翁,曾吹藜燄丹霞峯。’”

(3).剪子。 唐 白居易 《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唐 李远 《剪綵》诗:“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五:“婉孌闺中女,素手握金刀。”

(4).武器。指刀剑。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问 秦中 之故事,惟有卷衣;识行父之公忠,从无衣帛。既而金刀掩曜,桑笄归里。”

三顾

(1).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沉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铜爵

见“ 铜雀 ”。

一夫

(1).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

(2).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宋 欧阳修 《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

(3).犹言 * 。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 紂 矣,未闻弑君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从横,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

(4).借指地积,方百步或百亩。《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郑玄 注:“方各百步。” 贾公彦 疏:“盖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处与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书·食货志二》:“古者百亩地号一夫,盖一夫授田不得过百亩。”

鼎足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山河

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有汉

指 汉 代。有,助词。 汉 韦孟 《讽谏》诗:“於赫 有汉 ,四方是征。”《后汉书·东夷传赞》:“ 嬴 末纷乱, 燕 人违难,杂华浇本,遂通 有汉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爰至 有汉 ,运接燔书, 高祖 尚武,戏儒简学。”

雁行

(1) 飞雁的行列

(2) 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两骖雁行。——《诗·郑风·大叔于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 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晋书·王羲之传》

雁行有序。——丘迟《与陈伯之书》

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不令

(1).不善;不肖。《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 郑玄 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达 ,构我敝邑於大国。” 唐 元稹 《莺莺传》:“慈母以弱子 * 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 明 杨慎 《二伯论下》:“ 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

(2).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 孔子 曰:‘以此观之, 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

(3).不听从命令。《韩非子·说疑》:“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魏书·北海王详传》:“昔者, 淮 夷叛命,故有三年之举; 鬼方 不令,乃致淹载之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