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蔡君谟

作者:福建士人 朝代:宋代

颂蔡君谟原文

洛阳桥,一望五里排琨瑶。
行人不忧沧海潮,冲冲往来乘仙飚。
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
考之溱洧功何辽,千古万古无倾摇。

诗词问答

问:颂蔡君谟的作者是谁?答:福建士人
问:颂蔡君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福建士人的名句有哪些?答:福建士人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洛阳桥

(1).指 洛阳市 天津桥 。 唐 李益 《上洛桥》诗:“何堪好风景,独上 洛阳桥 。”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韦丹 未第时, 洛阳桥 见渔者得一黿甚大, 丹 异之,买投於河。” 明 张昱 《感事》诗:“ 洛阳桥 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2).指 泉州 之 万安桥 。在 福建省 泉州市 东北 洛阳江 上,故亦称“ 洛阳桥 ”。是古代著名的梁架式大石桥。 北宋 蔡襄 守 泉州 时建成,并题名为 万安渡桥 。因造桥工程艰巨,故有海神协助修桥的神话。初成时长三百六十丈,广一丈五尺,后屡有扩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夏得海》:“ 泉州 洛阳桥 畔,有 夏将军庙 ,俗传 蔡忠惠 守 泉 时,因修桥,遣醉隶 夏得海 入海投文,得醋字而返。遂於二十一日酉时兴工。儒者多斥其妄。按 洛阳桥 託始於 忠惠 ,醉隶事则係 蔡锡 。见《明史》本传。后人因 蔡 姓而误附於 忠惠 耳。”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洛阳桥》、 清 施鸿保 《闽杂记》。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里排

明 代赋役法,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轮流由里长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税;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轮值充当的里长,称“里排”。 清 初仍之。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马政》:“ 宛平 地亩与各衙门什伍犬牙。民贫,驾言餘地,售之贵介;里排不敢问,则为逃絶。而册载虚数,实犂然如旧。”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催徵花户钱粮,惟凭里长;而里甲之总催,又有轮充排年。其里排,往往地方猾棍、熟惯衙门者钻充,或在城之豪蠹包揽。”参阅《明史·食货志一》、《清史稿·食货志二》。

琨瑶

(1).皆美石。《文选·左思<吴都赋>》:“其琛赂则琨瑶之阜,铜鍇之垠、火齐之宝、骇鸡之珍。” 刘逵 注:“琨瑶,皆美石也。”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 玄圃 栖金碧, 灵涧 挹琨瑶。” 唐 沉亚之 《古山水障赋》:“掷琨瑶于呐口兮,若含冰以咀兰。”《宋史·乐志十》:“福流瓚斝,光烛琨瑶。”

(2).比喻杰出的人材。《孽海花》第十三回:“然所收的都是小草细材,不足称道,哪里及老师这回东南竹箭,西北琨瑶,一网打尽呢!”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海潮

海水有规律涨落的自然现象

冲冲

情绪激动、高涨的样子

兴冲冲

怒气冲冲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作成

〈方〉∶成全

还朝

返回朝廷。《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二十九年冬,还朝,上以御所乘苍鹰船上迎之。” 元 吴澂 《贾侯修庙学颂》:“ 至大 二年,还朝拜户部尚书。”《儒林外史》第一回:“入了 浙江 境,才打听得 危素 已还朝了。”

玉虹

(1).白虹。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2).诗词中常以喻象虹一样的事物。喻明洁的瀑布或流水。 唐 李贺 《北中寒》诗:“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宋 杨万里 《和昌英叔雪中春酌》:“ 南谿 春寒强似冬, 南谿 春水走玉虹。” 宋 陆游 《故山》诗:“落涧泉奔舞玉虹,护丹松老卧苍龙。”

(3).喻石拱桥。 宋 苏轼 《何公桥》诗:“疏为玉虹,隐为金堤。” 宋 吴文英 《十二郎·垂虹桥》词:“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4).喻带状的光。 宋 杨万里 《正月二十四夜小楼看灯》诗:“光射瑠璃贯水晶,玉虹垂地照天明。”

(5).喻宝剑。 明 潘纬 《发佩剑送方生趋幕府》诗:“ 延津 双玉虹,神物合雌雄。”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青霄

(1).青天;高空。 晋 左思 《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一点青霄里,千声碧落中。” 清 纳兰性德 《望江南·咏弦月》词:“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 清 黄遵宪 《五用前韵》:“忽传罪己 兴元 詔,霑洒青霄泪万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怀器业寧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万丈龙门则一跳,青霄有路终须到。”《再生缘》第四五回:“恐妹命孤无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时雍 《醉花阴·秋怀》套曲:“白昼看云,青霄步月。”

溱洧

(1). 溱水 与 洧水 。在今 河南省 。《诗·郑风·溱洧》:“ 溱 与 洧 ,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孟子·离娄下》:“ 子产 听 郑国 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 溱 洧 。” 赵岐 注:“ 溱 洧 ,水名。” 唐 白居易 《经溱洧》诗:“《郑风》变已尽, 溱 洧 至今清。”

(2).《诗·郑风》篇名。诗写男女春游之乐。旧注谓其“刺 * 也”,后因以“溱洧”指 * 。 宋 陆游 《避暑漫抄·群居解颐》:“ 元和 初,达官与中外之亲为婚者,先已涉 溱 洧 之讥。”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微词·舜禹诗》:“ 元祐 中,大官有婚于中表者,已涉 溱 洧 之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以其初涉 溱 洧 ,故旌典不及,今亦不著其氏族也。”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倾摇

动摇。《后汉书·杨震传》:“中常侍 樊丰 及侍中 周广 、 谢惲 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宋 王安石 《祭马龙图文》:“释众言之牴牾,排异学之倾摇。”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谈者谓 南越 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故其至,皆倾摇懈弛,无忧且勤之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