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陈大夫遣二吏抄俚文用写道寓于文之意还

作者:曾丰 朝代:宋代

原文

道固无方实以书,要于书悟道之虚。
雷风水火易经始,草木鱼虫诗绪余。
万理所归为宝藏,一真之外是蘧庐。
俚编道欲相磋切,不道亡筌自得鱼。

诗词问答

问:《富阳陈大夫遣二吏抄俚文用写道寓于文之意还》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丰的名句有哪些?答:曾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方

(1) 不得法;方法不对

经营无方

(2) 没有固定的方向、处所、范围

悟道

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

悟道成佛

风水

(1) 水肿病的一种。多由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潴留体内所致

(2) 旧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体系

易经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今本《易经》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包含世界观、 * 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鱼虫

(1).鱼类和虫类。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唐 无名氏 《海山记》:“天下共进花木鸟兽鱼虫,莫知其数。” 元 柳贯 《僧传古踊雾出波龙图歌》:“阳暉焰焰阴魄动,左右给侍皆鱼虫。”

(2).泛指文字训诂。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之二:“细甚客卿因笔墨,卑於《尔雅》注鱼虫。”按,《尔雅》有《释鱼》、《释虫》篇。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敢书细字注鱼虫,要传《华严》八千偈。” 清 唐孙华 《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双眸闪闪烂巖电,细书小字笺鱼虫。”

绪余

(1).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借指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之外所剩余者。《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餘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 李 云:绪者,残也,谓残餘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河北道士》:“门人数十,皆得其绪餘。”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羽人方士,借其名以自重,而实不能知其説,于是就佛经脚根下窃其绪餘,作诸经懺。”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四:“这是些艺术,门外的人只凭着耳食的绪余是不能够形容尽致也。”

(2).后代。《梁书·王亮传》:“尚书左丞臣 范縝 ,衣冠绪餘。”《北齐书·段孝言传》:“ 孝言 本以勋戚绪餘,致位通显,至此便骄奢放逸,无所畏惮。”《周书·武帝纪下》:“ 狐 赵 绪餘,降成皁隶。”

理所

(1).衙署;办公处所。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 絳 即东雍,为守理所。”《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四》:“甲寅,移 泰州 理所於 满城县 。”

(2).泛指治事之所。《太平广记》卷六一引《集仙录·王妙想》:“九曰 行化峰 ,下有宫闕,各为理所。”

(3).治刑狱之所。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王孝先 等﹞为大理卿……数年以来,锻鍊刑狱,至二万二千餘事,而诉理所纔八百餘事。”

(4).犹言理之所在。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听聪视明,一似 尧 禹 ;生知法式,动得理所。”

宝藏

(1) 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

开发地下宝藏

(2) 泛指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

雕刻艺术的宝藏

(3) 犹宝库。指其中储藏的大宗宝物

掘得一宝藏,纯是水晶珠

蘧庐

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郭象 注:“蘧庐,犹传舍。” 唐 刘禹锡 《管城新驿记》:“蘧庐有甲乙,牀帐有冬夏。” 金 党怀英 《村斋遗事》诗:“人生天地真蘧庐,外物扰扰吾何须。” 严复 《原强》:“法制者,圣人之芻狗,先王之蘧庐也,一陈不可復用,一宿不可復留。”

磋切

(1).犹切磋。比喻互相研讨。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磋切之至言为騃拙,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明 李东阳 《重建成都府学记》:“其间凡閲歷若干代,造就若干人,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

(2).摩擦。 唐 李绅 《悲善才》诗:“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磋切。”

道亡

(1).在途中逃亡。《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以亭长为县送徒 酈山 ,徒多道亡。”

(2).死于道路;死于途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道亡者多,身膏草野,至 燕 者仅十七八人。”

(3). 南朝 梁 鼓吹曲名, 沉约 作。《隋书·音乐志上》:“第四, 汉 曲《上之回》改为《道亡》,言 东昏 丧道,义师起 樊 邓 也。”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诗文赏析


【原题】:
富阳陈大夫遣二吏抄俚文用写道寓于文之意还以请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