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法华赞

作者:释宗杲 朝代:宋代

言法华赞原文

旋陀罗尼三昧,语默元无罣碍。
揽衣著屐走街,刚被时人笑怪。
问伊住止何处,向道我侬弗会。
进前拟议思量,咄哉漆桶不快。

诗词问答

问:言法华赞的作者是谁?答:释宗杲
问:言法华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宗杲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宗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陀罗尼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谓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语。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便堪诵入陀罗尼, 唐 音梵音相杂时。”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此言句者,不同相宗之艰言,不同性宗之辩言,不同小乘经之确言,不同陀罗尼之密言,不同伽陀之文言,最易剽窃,最易模儗。” 吕澂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附录《支谦》:“﹝ 支谦 ﹞又竭力减少音译到最低程度,以至有时连应存原音的陀罗尼也意译了。”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语默

(1).亦作“ 语嘿 ”。谓说话或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南朝 陈 张正见 《白头吟》:“语默妍媸际,浮沉毁誉中。” 唐 白居易 《唐故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嘿,无非佛事。”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你在阅读的时候,觉得那个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动静语默,他的声音笑貌,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2).喻指出仕或隐居。 晋 陶潜 《命子》诗:“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逯钦立 注:“语默,出处。”《南史·张裕传》:“是以披闻见,扫心胸,述平生,论语默。”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懵。”

罣碍

(1).佛教语。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唐 庞蕴 《杂诗》之四:“神识苟能无罣碍,廓周法界等虚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待把我这一寸心田无罣碍,大道的事着你世人不解,则愿的一帆西风,送上我那三岛 逢莱 。”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今设有人焉,自无始以来,无生死,无苦乐,无世人之罣碍,而唯有永远之知识。”

(2).羁绊;牵掣;障碍。《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著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罣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以忤直罢官,罣碍不得归。” 刘大白 《将来的人生》诗:“让从前挡住了将来,谁忍受这般罣碍?”

揽衣

亦作“擥衣”。提起衣衫。 唐 白居易 《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诗:“下有白头人,擥衣中夜起。”

走街

(1).犹言走百病。 明 清 时 北京 一带的风俗。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 金 与 元 国俗,正月十六谓之放偷。是日各家皆严备,遇偷至,则笑而遣之。虽妻女、车马、寳货为人所窃,皆不加罪。闻今 扬州 尚然。而 燕 地正月十六夜之走街,恐亦遗俗也。”参见“ 走百病 ”。

(2).指上街游行。 老舍 《牛天赐传》二十:“学生们开会,学生们走街,学生们演说,学生们男女混杂。”

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住止

(1).居留;住宿。《百喻经·效其祖先急速食喻》:“昔有一人,从 北天竺 至 南天竺 ,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为夫妇。”《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若得在贵庄住止,行事最便了。”

(2).住处;住宅。《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府舍住止,园池堂观,略所諳究,计当无须改作。”《南史·范晔传》:“母住止单陋,唯有二厨盛藮薪。”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向道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我侬

方言。我。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七:“ 王老 小儿吹笛看,我儂试舞尔儂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 武肃 ( 钱鏐 )觉其欢意不甚浹洽,再酌酒,高揭 吴 喉唱山歌以见意。词曰:‘你辈见儂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里。’” 明 杨基 《白头母吟》:“母言我儂年少时,夫妻种花花绕蹊。”

进前

犹前进,向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彘逸出於竇中,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汉 军勇猛而乘势,拽戟衝山直进前。”《红楼梦》第五三回:“ 乌进孝 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説,今年年成实在不好。’” 许地山 《空山灵雨·荔枝》:“他们嫌从正门进去麻烦,就把篱笆拆开,大摇大摆地进前。”

拟议

(1) 行动之前的计划、筹划

(2) 草拟

拟议规划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不快

(1)

不愉快

(2)

不舒服

(3)

(4)

刀不锋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