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帅务德生朝三首

作者:黄公度 朝代:宋代

方帅务德生朝三首原文

高门馀庆自绵绵,唾手功名不作难。
况是胸中绝畦町,更於笔下富波澜。
家传元老谋猷壮,人乐将军礼数宽。
香火祝公千百寿,姓名高并斗星寒。

诗词问答

问:方帅务德生朝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黄公度
问:方帅务德生朝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公度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公度名句大全

黄公度方帅务德生朝三首书法欣赏

黄公度方帅务德生朝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方帅务德生朝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高门

门户高大、宽敞。旧指地位高,有钱有势的人家(高门不一定出高才)

绵绵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唾手

比喻极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勃 ( 萧勃 )之别将 欧阳頠 军 苦竹滩 , 陈武帝 遣 周文育 总师,唾手而禽 頠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七:“若是从里面放起火来, 吴六 等人不被烧死,军心也乱,唾手可解决战斗。”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作难

作乱;闹事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畦町

(1).田垄;田界。亦泛指田园。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畦町所艺,含蘂藉芳。”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广漠寂寥之乡,畦町高下之处。”

(2).界限。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又太学屡与同舍议不合,遂自乞为军丞棘正,不肯涉翰墨畦町、宰县守州,专以政事显云。” 明 李东阳 《明故奉政大夫修正庶尹云南按察司佥事致仕何公墓志铭》:“公性开朗,畦町不内,设与人交,必从厚闻。”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唯我 蕺山 ,集夫大成,诸儒之弊,削其畦町。”

(3).规矩;格式。 宋 文天祥 《吊五水》诗序:“ 张全 无统驭之材,自为畦町。”《宣和画谱·张钦元》:“作真字……其远法 钟繇 唯恐失真,但去古既远,世习纷揉,故未能脱去前人畦町。”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王洽》:“每欲作图……先以墨泼幛上,因其形似,或为山石,或为林泉,自然天成,不见墨污之跡,盖能脱去笔墨畦町,自成一种意度。”

笔下

(1) 指文章的写作

笔下生花

(2) 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

笔下留情

波澜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家传

(1) 叙述家人事迹以传示其子孙的传记

(2) 另见 jiāchuán

元老

古时称天子的老臣,现指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

谋猷

计谋;谋略。《书·文侯之命》:“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宋书·刘穆之传》:“故尚书左僕射、前将军臣 穆之 ,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端谋猷,外勤庶政。”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事既违例,势必反驳而已,安有以手足而参谋猷哉?”

人乐

人世的欢乐。《庄子·天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成玄英 疏:“俯同尘俗,且适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乐也。”

人间的音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宗庙之乐,宫为之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宫、角、徵、羽相次者,人乐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军礼

(1) 旧时指军中的礼仪

(2) 军人的礼节;军中的礼节

香火

(1) 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

香火甚盛

(2) 燃点的香

用香火点爆竹

千百

极言其多。 晋 左思 《吴都赋》:“缔交翩翩,儐客弈弈。出躡珠履,动以千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殊不知戏场脚色,止此数人,便换千百个姓名,也只此数人装扮。” 茅盾 《子夜》十四:“他觉得四面八方有千百条毒眼光射到他身上。”

名高

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斗星

指北斗星。《易·丰》“日中见斗” 唐 孔颖达 疏:“处日中盛明之时,而斗星显见。”《云笈七籤》卷八:“七星者,斗星也。”

亦作“鬭星”。互相撞击之星。古以为乱世之征兆。《吕氏春秋·明理》:“其星有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贼星,有鬭星,有宾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