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嘲

作者:佚名 朝代:唐代

原文

谁知泥忆云,望断梨花春。荷丝制机练,竹叶剪花裙。
月明啼阿姊,灯暗会良人。也识君夫婿,金鱼挂在身。
铜镜立青鸾,燕脂拂紫绵。腮花弄暗粉,眼尾泪侵寒。
碧玉破不复,瑶琴重拨弦。今日非昔日,何人敢正看。
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灰暖残香炷,发冷青虫簪。
夜遥灯焰短,睡熟小屏深。好作鸳鸯梦,南城罢捣砧。
寻常轻宋玉,今日嫁文鸯。戟干横龙簴,刀环倚桂窗。
邀人裁半袖,端坐据胡床。泪湿红轮重,栖乌上井梁。

诗词问答

问:《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嘲谢复继四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望断

遥望直至看不见

望断南飞雁

梨花春

酒名。因以梨花开时酿成,故名。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自注:“其( 杭州 )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清 孙枝蔚 《梨花酒》诗:“独坐长吟老杏边,梨花春熟杖无钱。”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命寺僧沽梨花春一石,相与日夕痛饮。”

荷丝

即藕丝。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唐 崔国辅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诗:“折花赠归客,离绪断荷丝。”《花月痕》第六回:“听説旧情那些,似荷丝劈开未絶,生前死后无休歇;万重深,万重结。”参见“ 藕丝 ”。

机练

谓细绢。 唐 李贺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诗之一:“谁知泥忆云,望断梨花春。荷丝製机练,竹叶剪花裙。”

竹叶

(1).竹的叶子。《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元 余阙 《题<红梅翠竹图>》诗:“竹叶梅花一色春,盈盈翠袖掩丹脣。”

(2).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 荆 南乌程, 豫北 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李善 注:“ 张华 《轻薄篇》曰:‘ 苍梧 竹叶清, 宜城 九醖酒。’”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三:“ 吴 酒一盃春竹叶, 吴 娃双舞醉芙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着甚消磨永日?有扫愁竹叶,侍寝青奴。” 清 方文 《秋夜不寐忆吴江旧事怅然有怀》诗:“判把酒盃倾竹叶,也将人面比芙蓉。”参见“ 竹叶青 ”。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阿姊

姐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唐 李商隐 《骄儿诗》:“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良人

(1) 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

(2) 古代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区别于奴、婢)

(3) 清白人家的妇女

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水浒传》

夫婿

见“ 夫壻 ”。

金鱼

鲫鱼经过人工培养而成的变种,有金黄、红、白、黑、蓝等颜色,形体多样,供观赏

铜镜

古代铜制的照面用具。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历代曾有各种形状和图案的铜镜。清代以后逐渐为玻璃镜所代替

青鸾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燕脂

(1).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 南朝 梁 萧统 《美人晨妆》诗:“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釵谩篸緑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燕,一本作“ 臙 ”。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燕脂》:“盖起自 紂 ,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 燕 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粧。” 宋 陆游 《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诗:“风雨长亭话别离,忍看清泪湿燕脂。”参见“ 燕支 ”。

(2).泛指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一本作“ 燕支 ”。 宋 王安石 《木芙蓉》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 宋 陆游 《初秋山中作》诗:“堆盘菱熟燕脂角,藉藻鱸新淡墨鳞。”参见“ 燕支 ”。

眼尾

眼梢。 唐 李贺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诗之二:“腮花弄暗粉,眼尾泪侵寒。” 宋 梅尧臣 《和宋中道元夕》之一:“摩肩一过难久存,眼尾获笑迷精魂。”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二:“她的脸蛋红得像一团火一样,向上弯起的眼尾,一直插进鬓边儿。”

碧玉

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瑶琴

用玉装饰的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琴品说》:“ 秦 汉 之间所製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昔日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洞房

(1) 深邃的内室

搬来搬去,也很费事,不如竟到你洞房里去弹罢。——《老残游记》

(2) 新婚夫妇的居室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蜂子

(1).即蜂。多指蜜蜂。 唐 李贺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谢贺复继》诗之三:“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 宋 道潜 《春日杂兴》诗:“粉腰蜂子尤无赖,挠遍花鬚未肯休。”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

(2).指火蜂。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凡今 宣州 所出蜂子,非蜜蜂也,乃山间火蜂,其色红黑,其长径寸,其大如之。”

花心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之二:“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綺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宋 苏轼 《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元 郝经 《琼花赋》:“喷蕊蝶於花心,引轻丝而不狂。”

(2).烛花之心。 南朝 梁 刘孝威 《禊饮嘉乐殿咏曲水中烛影》:“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残香

(1).残存的香气。 唐 孟迟 《长信宫》诗:“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2).将要烧尽的香。 宋 赵鼎 《雨夜不寐》诗:“西风吹雨夜瀟瀟,冷炉残香共寂寥。”

发冷

身上感觉冷(如发烧时感觉寒冷)

青虫簪

雕镂成绿金蝉式的青色玉簪花。 唐 李贺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诮贺复继》诗之三:“灰暖残香炷,髮冷青虫簪。” 王琦 汇解:“ 广 中有緑金蝉,大者如班猫,其背作青緑泥金色,喜匿朱槿花中,一一相交。传云带之令夫妇相爱,妇女多以为釵簪之饰。”

灯焰

亦作“ 灯燄 ”。灯烛的火焰。 唐 白居易 《宿东林寺》诗:“经窗灯燄短,僧炉火气深。” 宋 梅尧臣 《韩玉汝遗油》诗:“君能置以清油壶,暝照文字灯焰舒。” 叶圣陶 《夜》:“灯焰似乎在化得大,化得大。”

见“ 灯焰 ”。

鸳鸯梦

比喻夫妻相会的梦境。 宋 石孝友 《鹧鸪天》词:“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餘蛺蝶图。” 明 兰楚芳 《雁儿落过得胜令·相思》曲:“翡翠衾寒处,鸳鸯梦觉时。”《花月痕》第十七回:“他手执红梨,曾结鸳鸯梦。”亦省作“ 鸳梦 ”。 唐 曹唐 《汉武帝思李夫人》诗:“白玉帐寒鸳梦絶,紫阳宫远雁书稀。” 前蜀 韦庄 《诉衷情》词:“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 罗香暗销,坠花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 餘杭 贺生 ,才名夙著,而家仅中貲。素仰 瑞云 ,固未敢拟同鸳梦,亦竭微贄,冀得一覩芳泽。”

捣砧

在石上捣衣。碪﹐捣衣石。

寻常

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玉

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刀环

(1).刀头上的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少阴病》:“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鷄子殼置刀鐶中。”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刀環響處,愴呼亂起。” 清  方维仪 《旅夜闻寇》诗:“生民塗炭盡,積血染刀鐶。”

(2).《汉书·李陵传》:“ 立政 等見 陵 ,未得私語,即目視 陵 ,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歸還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唐  高適 《入昌松东界山行》诗:“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明  王世贞《明月篇》诗:“東家覊婦望刀環,西鄰棄妾守釵鈿。” 清  朱奕恂 《拟古出塞》诗:“少婦識雄心,不復問刀環。”

半袖

短袖衣。《晋书·五行志上》:“ 魏明帝 著绣帽,披縹紈半袖。”

端坐

端正地坐着

端坐读书

胡床

亦作“ 胡床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 超 等奄至,公犹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渊 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虏来,始名胡牀, 桓伊 下马据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异录·逍遥座》:“胡牀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清 赵翼 《饭馀》诗:“携得胡牀临水坐,柳荫深处看荷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

红轮

(1).比喻红日。 唐 李咸用 《晓望》诗:“碧浪催人老,红轮照物忙。” 元 白朴 《恼煞人》曲:“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西游记》第三六回:“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

(2).亦作“ 红纶 ”。红色巾披。 唐 李贺 《谢秀才有妾缟练》诗之四:“泪湿红轮重,栖乌上井梁。” 王琦 汇解:“ 庾信 诗:‘步摇釵朵动,红轮披角斜。’ 李頎 诗:‘织成花映红纶巾。’二诗轮纶字体虽殊,详义则一。疑是妇女所佩巾披之类,故为泪所沾湿也。”

栖乌

晚宿的归鸦。 南朝 梁 王筠 《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閶闔曖已昏,钩陈杳将暮。栖乌城上返,晚雀林中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