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原文

别来怪雨挟颠风,想见江头恼此翁。
湖海元龙身九尺,可怜蟠屈叶舟中。
若见子期烦问讯,二诗真可续坡仙。
捷材渠似杂弦箭,涩思侬如上水船。

诗词问答

问: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书法欣赏

刘克庄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书法作品欣赏
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颠风

(1).暴风;狂风。 唐 元稹 《人道短》诗:“颠风暴雨电雷狂,晴被阴暗,月夺日光。”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馀里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清 曹寅 《观打鱼歌》:“不愁瀺灂随潮长,只怕颠风吹五两。”

(2).疯癫,颠狂。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忘却困穷,不记当初梗跡萍踪,纔得提携便弄颠风。”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逢箫玉》:“情理不堪容,弄颠风,将咱覷得忒没用。”

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江头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湖海

(1).湖泊与海洋。《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龙身

(1).龙的身躯。《山海经·中山经》:“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淮南子·墬形训》:“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亦指似龙之身,夭矫的躯干。 清 黄始 《山东四女祠记》:“碑前枯树,半无枝叶,秃而龙身。”

(2).《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 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闔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后以“龙身”形容人有声名。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浏阳欧阳瓣薑》:“编到《沅湘耆旧録》,难为君称作龙身。”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蟠屈

(1).盘旋屈曲;回环曲折。《太平广记》卷四五八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黄》:“但见枯槐树中,有大蛇蟠屈之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功德寺》:“寺两侧皆古松,枝柯青翠,蟠屈覆地,盖塞外别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朱佩茝》:“ 朱 试往观,物方蟠屈,闭目如睡。”

(2).抑郁纠结。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叶舟

小船。 隋 薛道衡 《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叶舟旦旦浮,惊波夜夜流。” 唐 张乔 《渔者》诗:“首戴圆荷髮不梳,叶舟为宅水为居。” 宋 苏轼 《入峡》诗:“叶舟轻远泝,大浪固尝諳。”

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问讯

(1) 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坡仙

宋 苏轼 号 东坡居士 ,文才盖世,仰慕者称之为“坡仙”。 宋 张矩 《应天长》词:“换桥渡舫,添柳护堤, 坡仙 旧迹今续。” 金 元好问 《奚官牧马图息轩画》诗:“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 坡仙 谁赏音。”

弦箭

弦上之箭。《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魏书》:“ 陈琳 作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 太祖 平 鄴 ,谓 陈琳 曰:‘君昔为 本初 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 琳 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后因以“弦箭”为典,谓迫不得已,势在必行。 南朝 宋 鲍照 《尺蠖赋》:“苟见义而守勇,岂专取於弦箭。”

上水船

(1).逆流而上的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矛盾》:“ 令狐 赵公 镇 维扬 ,处士 张祜 尝与狎讌。 公 因视 祜 改令曰:‘上水船,风又急,帆下人,须好立。’” 清 曹寅 《送朱林修北试》诗:“缓酌 扬州 酒,高牵上水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转瞬又是元宵佳节,我便料理到 汉口 去,打听得这天是 怡和 的上水船。”

(2).比喻文思迟钝。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 梁太祖 受禪, 姚洎 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 廷裕 行止, 洎 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 衡水 。’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水船。’ 太祖 应声谓 洎 曰:‘卿便是上水船也。’ 洎 微笑,深有惭色。”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事集中书省,才惭上水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