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

作者:蒋恢 朝代:宋代

行山原文

六尺枯筇度远岑,野花啼鸟助清吟。
云低似觉天根近,磵远因知地脉深。
阅世岂容无正眼,穷源须要识初心。
春寒局促良堪厌,一笑阳和破积阴。

诗词问答

问:行山的作者是谁?答:蒋恢
问:行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蒋恢的名句有哪些?答:蒋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六尺

(1).见“ 六尺之孤 ”。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枯筇

亦作“ 枯笻 ”。1.指手杖。 宋 朱松 《游妙峰庵》诗之二:“只许幽人来别岭,卧听巖磴响枯笻。” 宋 陆游 《闲中书适》诗之二:“老腰那可折,步步赖枯筇。”

(2).引申为病躯。 宋 朱熹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之四:“良遇不可迟,枯笻有餘力。”

远岑

远处的山。 南唐 李中 《献徐舍人》诗:“下直无他事,开门对远岑。” 宋 黄庶 《次韵和子仪问蝉》:“清风转餘声,香若下远岑。”

野花

野生或不栽培植物的花;尤指一种野生或不栽培的植物

清吟

清美的吟哦;清雅地吟诵。 唐 白居易 《与梦得沽酒且约后期》诗:“閒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宋 曾巩 《芍药厅》诗:“何如萧洒山城守,浅酌清吟 济水 边。”《镜花缘》第二回:“如果消閒,趁此六出纷霏之际,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天根

(1).星名。即氐宿。东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尔雅·释天》:“天根,氐也。” 郭璞 注:“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 唐 皎然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诗:“秋郊天根见,我疆看稼穡。”

(2).自然之禀赋、根性。 汉 贾谊 《新书·等齐》:“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 明 唐顺之 《与应警庵郡守》:“惟古人为学,坚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则此心凝静,百物皆通。”

(3).星相术士谓人之足后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

远因

不是直接造成结果的原因

地脉

迷信的人讲风水时描述地形好坏时的用词

阅世

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正眼

眼睛向正前(看)

她连惊险的杂技都不敢正眼看一下

穷源

(1).河流的发源处。 唐 薛能 《黄河》诗:“人间无 博望 ,谁復到穷源?”

(2).穷尽水流的源头。 宋 梅尧臣 《入泽王河口》诗:“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

(3).亦作“ 穷原 ”。探寻事物的本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读 横渠 诗,最爱其一篇云:‘学《易》穷源未到时,便将虚寂眇心思。’” 清 魏源 《筹鹾篇》:“夫推其本以齐其末,君子穷原之学也。”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像这样宗族中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 中国 有几千年,牢不可破。”

须要

客观情况要求一定要

写文章须要真实、准确

初心

(1).本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 岑文本 之初心,止于县令。” 郭沫若 《万引》:“我的初心是想在创作上得些观摩。”

(2).佛教语。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景德传灯录·弘教大师》:“初心后学,近入丛林;方便门中,乞师指示。”

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局促

见“局促”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积阴

(1).谓阴气聚集。《文子·上仁》:“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和。”《淮南子·天文训》:“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2).指酷寒之气。《汉书·晁错传》:“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 唐 韩偓 《火蛾》诗:“阳光不照临,积阴生此类。” 清 金农 《题方氏池上壁》诗:“凭栏送远目,积阴生陂塘。”

(3).犹久阴。 宋 苏轼 《答仲屯田次韵》:“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宋史·五行志一下》:“﹝ 隆兴 ﹞二年六月,积阴弥月。”

(4).谓积阴德。 杨朔 《雪花飘飘》:“ 百岁妈 急忙爬上去拦住说:‘老总,你抬抬手,给留下这点吃的吧!权当积阴积德,赏给我们娘儿俩一口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