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捕虎行

作者:滕岑 朝代:宋代

官捕虎行原文

世无壮士力扼虎,群虎食人人莫御。
上官付之无奈何,悬赏谩令招猎户。
猎户徒肾逐麕麂,初非法中虎匠比。
心胆既怯赏又轻,谁肯向前判一死。
官遣弓兵相助佐,猎户见之气先挫。
心忧得赏为所分,眼见有虎容渠过。
弓兵散在村落中,村民鸡犬为一空。
四足之虎未可捕,两足之人与虎同。
真虎为患时一出,人虎为患朝连久。
东乡闻虎在西邻,人虎又向西乡集。
野外晡时即掩关。
椎苏不复更登山。
人虎难避愈真虎,纵为虎食不闻官。

诗词问答

问:官捕虎行的作者是谁?答:滕岑
问:官捕虎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滕岑的名句有哪些?答:滕岑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壮士

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壮士十年归。——《乐府麻集·木兰诗》

壮士不死。——《史记·陈涉世家》

田横齐之壮士。——《资治通鉴》

壮士从之。——《资治通鉴·唐纪》

食人

(1).侍候人。《庄子·应帝王》:“﹝ 列子 ﹞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 陆德明 释文:“食,音嗣。”

(2).供人食用。《荀子·富国》:“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餘,足以食人矣。”

上官

(1) 复姓

(2) 高官;大官

无奈何

(1) 对人或事没有处理办法

无奈他何

(2) 无奈

无奈何同意

悬赏

公开出钱征请众人为之做事

猎户

以打猎为业的人家,也指猎人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非法

不合法

非法手段

非法的行为

心胆

(1).心和胆。常以喻胆量。《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你一定要买,也该回来和你爹商酌商酌嘛。你心胆太大了。”

(2).指心。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

(3).心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谁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向前

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弓兵

宋 元 间负责地方巡逻、缉捕之事的兵士。属巡检司。 明 清 因之。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我领着众弓兵,不问那里赶将去。”《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前面 梅岭 好生僻静,虎狼劫盗极多,不如就老夫这里安下孺人,官人自先去到任,多差弓兵人等来取却好。”《清史稿·食货志一》:“凡衙署应役之皁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参见“ 弓手 ”。

相助

互助;协助

友爱相助

眼见

(1).眼看;目睹。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宋 程垓 《洞庭春色》词:“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真是天翻地覆的事,若不眼见,説着也不信。”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他又眼见他的朋友们,很多在战场上牺牲掉。”

(2).犹眼界。 郭沫若 《巨炮之教训》:“唉!我可怜这岛邦的国民,他们的眼见未免太小。”

(3).分明;显然。《水浒传》第五八回:“那个穿红的,眼见是 宋江 了;道妆的,必是军师 吴用 。”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不过,使他感到不安的是,省城既已撤退,战争眼见日益接近了。”

(4).很快;马上。《红楼梦》第三一回:“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村落

村庄

村民

乡村的百姓

全体村民都跑出来迎接他

一空

(1).一孔;一穴。指一个渠道,一个途径。《商君书·靳令》:“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国半利,用出十空者其国不守。”《韩非子·饬令》:“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 门无子 《韩子迂评》:“空,音孔。利出一空,利由一穴而出。”

(2).一点不剩。 唐 杜牧 《李给事》诗之一:“纷紜白昼惊千古,鈇鑕朱殷几一空。”《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不勾几日,行囊一空。” 巴金 《随想录·重来马赛》:“我们买票搭船去 伊夫堡 ,再从那里回到海滨时,鱼差不多销售一空。”

(3).弥满天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四足

(1).四只脚。指兽类。《礼记·曲礼下》:“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孔颖达 疏:“四足曰渍者,牛马之属也。”《大戴礼记·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2).四肢。《水浒传》第二七回:“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

未可

不可

为患

形成危险、灾祸

附近村庄蝗虫为患

一出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东乡

见“ 东嚮 ”。

复姓。 汉 有 并州 护军 东乡子琴 。见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下。

西邻

(1).西部邻国。 春秋 时 晋 指 秦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2).西边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西乡

亦作“ 西嚮 ”。面向西方。《礼记·檀弓下》:“男子西乡,妇人东乡。”《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西嚮侍。”《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亦作“ 西嚮 ”。复姓。 春秋 宋 有 西乡曹 。见《尸子》。

野外

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学家

掩关

(1).关闭;关门。 唐 吴少徵 《怨歌行》:“ 长信 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閒。” 明 刘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坐,饥鼠相衔啼过我。”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诗:“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清 唐孙华 《同友人游善果寺》诗:“客倦思寻榻,僧闲各掩关。”

登山

徒步爬山;体育运动的一种

它的计划包括几次登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