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月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十六夜月原文

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
秋毫细可数,乌鹊栖亦兴。
青山葬李白,苏门隐孙登。
吾老无逸气,颓然照鬅鬙。

诗词问答

问:十六夜月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十六夜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夜气

(1).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孟子·告子上》:“牿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元 杨载 《中秋》诗:“神清存夜气,天阔数秋毫。”《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是位仁厚不过的,便觉这人尚有三分夜气,早动了一片不忍人之心。”

(2).夜间的清凉之气。 南朝 梁 刘孝仪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夜气清簫管,晓阵烁郊原。”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元 柳贯 《送叶道士归天台》诗:“石井剑花飞夜气,玉田芝草艳春暉。”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

(3).黑暗、阴森的气氛。 宋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清 梅曾亮 《刘忠义传》:“因微服行村落中,时久雨,夜气惨悽。” 鲁迅 《集外集·悼丁君》:“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

秋毫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乌鹊

(1).指喜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 唐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诗之二:“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鴒。” 仇兆鳌 注:“按《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 宋 戴复古 《镇江别总领愚子催归》诗:“老妻悬望占乌鹊,愚子催归若杜鹃。” 金 元好问 《送钦叔》诗之五:“遥知慈母心,已为乌鹊喜。”

(2).特指神话中七夕为牛郎、织女造桥使能相会的喜鹊。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来。” 唐 李商隐 《辛未七夕》诗:“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

(3).乌鸦和喜鹊。《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晋书·李士业传》:“通街大树上有乌鹊争巢,鹊为乌所杀。”《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通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

(4).指乌鸦,乌鸟。《淮南子·说林训》:“赤肉悬则乌鹊集,鹰隼鷙则众鸟散。物之散聚,交感以然。” 唐 李峤 《鉴》诗:“月中乌鹊至,花里凤皇来。”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李白

(701—762) 中国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华横溢。诗歌今存900首。

苏门

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 、 百门山 。 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 。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阮籍 之见 苏门 ,止闻鸞啸。” 唐 庞德公 《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 。”参见“ 苏门啸 ”。

无逸

(1).不贪图安乐。《书·无逸》:“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章炳麟 《訄书·原变》:“以是为忧,故‘无逸’之説兴,而‘合羣明分’之义立矣。”

(2).《书》的篇名。《书·无逸序》:“ 周公 作《无逸》。” 孔 传:“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无逸》。” 明 李东阳 《元日早朝》诗:“拟将《无逸》陈 周 戒,咫尺君门奈远何?”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至於《无逸》开奏议之先,《金縢》啟哀册之体。”

颓然

(1)

(2) 寂静;寂然

(3) 衰老的样子

颓然老矣

一个颓然的希望

鬅鬙

(1).头发散乱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忽见一小鬼鬅鬙,头长二尺餘。”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一足刚蹺一足轻,数茎头髮乱鬅鬙。”

(2).喻山石花木等参差散乱。 宋 苏轼 《上元夜》诗:“散策桄榔林,林疎月鬅鬙。” 宋 陆游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诗:“鬅鬙暗树类奇鬼,突兀黑云如坏山。”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法云寺》:“过 金山口 二十里,一石山,鬅鬙然。审视,叠千百石小峯为之,如笋张籜。” 清 厉鹗 《金陵移梅歌为嶰谷半查赋》:“挨石鬅鬙锁水怪,循墙屈曲藏冻虺。” 诸宗元 《雪》诗:“马足车声驱浩荡,丛篁坏柳列鬅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