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代李协律松江有赠

作者:许浑 朝代:唐代

戏代李协律松江有赠原文

蜀客操琴吴女歌,明珠十斛是天河。
霜凝薜荔怯秋树,露滴芙蓉愁晚波。
兰浦远乡应解珮,柳堤残月未鸣珂。
西楼沉醉不知散,潮落洞庭洲渚多。

诗词问答

问:戏代李协律松江有赠的作者是谁?答:许浑
问:戏代李协律松江有赠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戏代李协律松江有赠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许浑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浑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34-24

参考注释

蜀客

(1).指旅居在外的 蜀 人。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 蜀 客驻兰橈。” 唐 雍陶 《闻杜鹃》诗:“ 蜀 客春城闻 蜀 鸟,思归声引未归心。” 宋 苏轼 《莘老葺天庆观小园》诗:“ 蜀 客南游家最远, 吴 山寒尽雪先晞。”

(2).海棠的别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海棠为蜀客。”

(3).指 汉 司马相如 。 相如 为 蜀郡 人,故称。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 蜀客 才多染不供, 卓文 醉后开无力。”

明珠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天河

银河

薜荔

(1).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 王逸 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木莲》。

(2).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露滴

露水珠。 唐 赵彦昭 《秋朝木芙蓉》诗:“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 卢氏 《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璫,露滴寒如水。” 郁达夫 《沉沦》四:“稻上的露滴,还同明珠似的挂在那里。”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远乡

(1).犹远方。《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匱。”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羇旅,疾疫杀伤。”

(2).指偏远乡村。《东周列国志》第一回:“他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着日中做市,上城买卖。”

柳堤

植有柳树的堤岸。 唐 白居易 《湖亭晚归》诗:“柳隄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僕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隄儿上把瘦马儿连忙解。”《红楼梦》第五九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説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残月

清晨出现的弯月;残缺不圆的弯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沉醉

(1)

(2) 大醉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

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洲渚

水中小块陆地。 晋 左思 《吴都赋》:“岛屿緜邈,洲渚冯隆。” 唐 杜甫 《暮春》诗:“暮春鸳鷺立洲渚,挟子飜飞还一丛。” 阿英 《明朝的笑话》一:“如今那有闲洲渚,寄语沙鸥莫浪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