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五岳观告成

作者:夏竦 朝代:宋代

奉和御製五岳观告成原文

岳镇明神屡降康,圣心尊奉礼文扬。
徽名祇薦昭殊典,秘宇钦崇报美祥。
曲沼甘泉秋湛湛,浮荣嘉气晓苍苍。
金釭衔壁流繁影,云雀踶甍耀采章。
祇祓王灵涓吉日,密砻文杏架修梁。
都人雾集鸿仪盛,帝御天临絜志彰。
宸唱茂宣昭峻极,春祺纷委顯蕃昌。
升平更属西成日,击壤欢谣遍井疆。

诗词问答

问:奉和御製五岳观告成的作者是谁?答:夏竦
问:奉和御製五岳观告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夏竦的名句有哪些?答:夏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岳镇

亦作“岳镇”。1.指封疆大吏。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岳镇闕而不知所取,臺省空而不知所求。”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诗:“未能裨岳镇,强欲效盐梅。”

(2).指四岳等名山。《新唐书·礼乐志一》:“中祀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瀆、帝社、先蚕。”

圣心

(1).圣人的心怀。亦专用于 孔子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后汉书·韦彪传》:“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惟留圣心。”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卷三:“夫子詔四子言志,原在酬知。春风 沂水 ,却是所问非所对,而一片化机流溢,不觉深契圣心,喟然叹与。”

(2).帝王的心意。《三国志·魏志·杨阜传》:“然今之小人,好説 秦 汉 之奢靡,以盪圣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 唐 杜甫 《北征》诗:“圣心颇虚佇,时议气欲夺。”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此皆天语之丁寧,愈见圣心之广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起义清方档案》:“庶趁此机势,边陲肃安,大局早靖一日,圣心早宽一日。”

尊奉

(1) 尊敬崇尚

尊奉教义

(2) 恭敬地奉行、相待

尊奉遗嘱

礼文

(1).指礼乐仪制。《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顺乎天而享其运,应乎人而和其义,然后设礼文以治之,断刑罚以威之。” 唐 韩愈 《禘祫议》:“然而礼文繁漫,所执各殊。”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序:“自 周 德下衰,礼文残缺。”

(2).谓礼经所载之文。《书·周官》“冢宰掌邦治” 唐 孔颖达 疏:“此经言六卿所掌之事撮引《周礼》为之揔目,或据礼文,或取礼意,虽言有小异,义皆不殊。”

徽名

美名。《南齐书·皇后传论》:“宝命方昌,椒庭虚位,有妇人焉,空慕 周 典,禎符显瑞,徒萃徽名。”

殊典

(1).不同的规章。《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若夫玄圣御世,则天同极,施舍之道,宜无殊典。”

(2).指帝王对臣下的特别的恩典。《后汉书·梁冀传》:“帝以 冀 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仁宗 看了表章,龙颜大喜,惊叹 刘弘敬 盛德……特以 李彦青 之官封之,以彰殊典。”《清史稿·礼志一》:“ 光绪 末,改先师 孔子 为大祀,殊典也。”

秘宇

(1).深殿。《文选·张协<七命>》:“兰宫祕宇,雕堂綺櫳。” 刘良 注:“祕,深也。”

(2).道院。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院》:“祕宇、元闕、紫馆,《神仙传》:‘并道院之称。’”

钦崇

崇敬。《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嘉宾 钦崇 释道安 德问,餉米千斛。”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元后钦崇之福,远至邇安。”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马克思 与 列宁 终竟是我辈青年所当钦崇的导师。”

美祥

吉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汉书·郊祀志下》:“陨石二,黑如黳,有司以为美祥,以荐宗庙。”

曲沼

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斜峰入牖,曲沼环堂,树响飞嚶。”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阅古南园》:“危峯稳石,浅湾曲沼。”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茝蔚山庄》:“即泛画舸,荡兰桨,采莲花,摘菱芡,亦总不出方塘曲沼之间。”

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愿人间的一切血泪和汗点,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尧问》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湛湛

(1).露浓貌。《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毛 传:“湛湛,露茂盛貌。”《初学记》卷十三引 三国 魏 王肃 《宗庙颂》:“湛湛甘露,济济醴泉,或涌於地,或降於天。” 明 何景明 《甘露颂》:“湛湛瀼瀼,既涂既溽。” 清 孙枝蔚 《贫农夏日吟》:“露湛湛兮晨出,月高高兮夜归。”

(2).深厚貌;浓重貌。《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妬被离而鄣之。” 王逸 注:“湛湛,重厚貌。”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示诸生》诗:“湛湛嘉树阴,清露夜景沉。” 宋 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词:“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3).聚集貌。《楚辞·九辩》:“乘精气之摶摶兮,騖诸神之湛湛。” 朱熹 集注:“湛湛,厚集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輵以方驰。” 颜师古 注:“湛湛,积厚之貌。”《晋书·挚虞传》:“前湛湛而摄进兮,后僸僸而方驰。”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运天宫之法驾,啟天路之威神……湛湛奕奕,轔轔赫赫。”

(4).水深貌。《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王逸 注:“湛湛,水貌。” 南朝 梁武帝 《逸民》诗之十一:“巖巖山高,湛湛水深。” 清 陈廷敬 《渡江见焦山有作怀林吉人》诗:“只有思君日夜心, 长江 湛湛东流水。”

(5).清明澄澈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庾肃之 《水赞》:“湛湛涵渌,清澜澄濬。”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之三:“秋夜紫兰生,湛湛明月光。”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湛湛青天则俺识,三十六丈零七尺。” 明 无名氏 《华筵趣乐谈笑酒令·讥争坐席》:“诗曰:‘秋波湛湛甚分明,识书识宝识金银。’” 田汉 《关汉卿》第七场:“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6).深切貌。 唐 皇甫湜 《伤独孤赋》:“涕浪浪以相接兮,痛湛湛而不移。”

浮荣

虚荣。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殞。”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宋 范仲淹 《与工部同年书》:“以此不如知足乐道,浮荣岂足道哉。” 明 刘基 《满江红·次韵和石末元帅》词:“过眼浮荣胡蝶梦,縈身薄宦猩猩屐。”

嘉气

瑞气。《宋史·乐志七》:“嘉气四塞,丹诚上腾。”《宋史·乐志十》:“祥光奕奕,嘉气懞懞。”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金釭

(1).古代宫殿壁间横木上的饰物。 汉 班固 《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 蓝田 璧。”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釭,壁中之横带也。’ 晋灼 曰:‘以金环饰之也。’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 唐 崔国辅 《白紵辞》:“壁带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

(2).亦作“ 金缸 ”。金质的灯盏、烛台。《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庭树惊兮中帷响,金釭曖兮玉座寒。” 刘良 注:“金釭,谓金盏置灯也。” 五代 齐己 《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诗之二:“秋加玉露何伤白,夜醉金缸不那红。”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一:“金缸花烬月如烟,空损秋闺一夜眠。” 刘逸生 注:“古代照明用的灯盏,或用铜製,称为金釭。”

云雀

旧大陆产的普通的百灵(Alauda arvensis),上体深棕色,喉和胸皮黄色而有褐色条纹,腹部乳白色,主要生活在开阔野外,以善于歌唱(尤其是在向上直飞时)著称

采章

(1).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 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 孔颖达 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 唐 元稹 《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

(2).借指官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

(3).喻才华。《后汉书·杨终应奉等传论》:“ 应氏 七世才闻,而 奉 劭 采章为盛。”《宋书·郑鲜之传》:“伏见行参军 谢绚 ,清悟审正,理怀通美。居以端右,虽未足舒其采章;升庸以渐,差可以位拟人。”

王灵

指王朝的威德。《左传·昭公十五年》:“ 晋 居深山, 戎 狄 之与邻,而远王室,王灵不及,拜 戎 不暇,其何以献器?”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声教未暨,弗及王灵。皇震其威,赫如雷霆。” 宋 胡宿 《集禧观大殿上梁文》:“ 伏波 铜柱王灵远, 虞舜 薰琴帝泽覃。”

涓吉

选择吉祥的日子。语本 晋 左思 《魏都赋》:“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詔有司涓吉巡幸 淮甸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官仓入粟》:“今官府收歛秋粮之际,比先涓吉启仓。” 苏曼殊 《非梦记》:“月内我为汝定 凤嫻 为妇,腊月涓吉成礼。”

文杏

(1).即银杏。俗称白果树。木质纹理坚密,是建筑和手工业的高级用材。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杏二:文杏、蓬莱杏。” 宋 叶适 《送卢简夫》诗:“文杏将非庙廊具,涧苹况是王公羞。” 清 龚自珍 《说昌平州》:“其木多文杏、苹婆、柿、棠梨。”

(2).诗词中常用以指代文杏做的木梁。 唐 李商隐 《越燕诗》之一:“ 卢 家文杏好,试近 莫愁 飞。” 清 杜岕 《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

修梁

同“脩梁”。

(1).长梁。梁,木结构屋架中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2.长桥。

都人

(1).京都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李善 注:“《毛诗》曰:‘彼都人士。’” 张铣 注:“言此都士女丽美过於五方。”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仇兆鳌 注:“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 长安 ,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閲《上海新报》,天下震动,举国廷諍,都人惶骇。”

(2). 明 代称宫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家人言解》:“内廷呼宫人曰都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 崇祯帝 )望望西洋自鸣钟,看见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天的时候,便分付传都人侍候梳洗。”

(3).《诗·小雅》篇名《都人士》的省称。《诗·小雅·都人士序》:“《都人士》 周 人刺衣服无常。古者长民衣服无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 * 德归壹,伤今不復见古人也。”后人每咏之以慨叹世道之丧乱,礼制之无常。 汉 蔡邕 《逑行赋》:“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寧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雾集

(1).雾气聚合。《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夫圣王所以听僮夫匹妇之言者,犹尘加 嵩 岱 ,雾集 淮 海,虽未有益,不为损也。”

(2).比喻盛多。 汉 扬雄 《甘泉赋》:“翕赫曶霍,雾集而蒙合兮,半散照烂,粲以成章。”《周书·庾信传论》:“ 淹中 、 稷下 ,八儒三墨,辩博之论蜂起; 漆园 、 黍谷 ,名法兵农,宏放之词雾集。”

鸿仪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以“鸿仪”比喻官位。《隋书·隐逸传·崔赜》:“谬齿鸿仪,虚班驥皁。”

(2).盛大的典仪。 宋 秦观 《代贺兴龙节表》:“令节载逢,鸿仪斯举。” 明 张居正 《归政乞休疏》:“今赖天地祖宗洪佑,中外安寧,大礼大婚,耕耤陵祀,鸿仪鉅典,一一修举。”《清史稿·礼志一》:“自 虞 廷修五体,兵休刑措,天秩虽简,鸿仪实容。”

御天

(1).控御天道,统治天下。《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朕秉籙御天,握枢临极。”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御天失措,且四方之大何从;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明 王鸿儒 《凝斋笔语》卷一:“天之六阳时序如此,圣人加画乾封亦如此,此所以御天也。”

(2).宫门名。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三三:“又是宫车入 御天 ,丽姝歌舞太平年。”

宣昭

宣扬;显扬。《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宣昭犹言明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业,弛 周 室之忧,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唐 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诗:“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经义之设,本以扬搉大义,剔发微言,或且推广事理,以宣昭实用。”

峻极

(1).《礼记·中庸》:“发育万物,峻极於天。” 郑玄 注:“峻,高也。” 孔颖达 疏:“言圣人之道高大,与山相似,上极于天。”后以“峻极”谓极高。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嵩 岱 不託地,则不能竦峻极,概云霄。”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 太山 者但嗟其峻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西望双峯峻极,氤氲云表者, 大明山 也。”

(2).谓极为陡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久之别,已下午,遂从右上,小径峻极,令其徒偕。”

(3).形容书法的劲挺峭拔。《宣和书谱·张顗》:“ 公权 之学出於 颜真卿 ,加以盘结遒劲,为时所重,议者以谓如惊鸿避弋,饥鹰下鞲,盖以言其风骨峻极,而少和淑之气焉!”

(4).古寺院名。在 嵩山 。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诗:“却望 峻极 居,已与天外隔。薄暮投 少林 ,漱濯整冠幘。”

纷委

(1).盛多貌。 唐 权德舆 《岁星居心赞》序:“嘉瑞美祥,纷委狎至。”《新唐书·郑畋传》:“会讨 徐州 贼 庞勛 ,书詔纷委。”《宋史·礼志七》:“景气恬和,祥应纷委。”

(2).纷纷萎谢。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八:“白露下百草,茎叶日纷委。”

蕃昌

蕃衍昌盛。《左传·闵公元年》:“《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汉 王符 《潜夫论·忠贵》:“窃亢龙之极贵者,未尝不破亡也;成天地之大功者,未尝不蕃昌也。” 唐 韩愈 《毛颖传》:“独 中山 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明 刘基 《郁离子·螇螰》:“民物蕃昌,蛮夷嚮风。”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然而这一学派,一经 齐 国 稷下 制度的培植,它便立地蕃昌了起来。”

升平

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成日

〈方〉∶成天;整日

击壤

(1).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

(2).《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参见“ 击壤歌 ”。

井疆

井邑的疆界。《书·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 传:“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史君文》诗:“道丧古兵赋,时来开井疆。”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歷山川但壮游览而不考其形势,閲井疆但观市肆而不察其风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