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府挽词三首

作者:范祖禹 朝代:宋代

王开府挽词三首原文

连帅诸侯长,维师列爵隆。
仪刑宪万国,眷礼视三公。
白日年华尽,浮云世事空。
九原伊洛上,松柏自悲风。

诗词问答

问:王开府挽词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范祖禹
问:王开府挽词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祖禹的名句有哪些?答:范祖禹名句大全

范祖禹王开府挽词三首书法欣赏

范祖禹王开府挽词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王开府挽词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连帅

(1).古代十国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十国以为连,连有帅。”《汉书·刑法志》:“十国为连,连有帅……连帅比年简车。” 唐 柳宗元 《封建论》:“於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2).泛称地方高级长官。 唐 代多指观察使、按察使。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寻加侍中,外总连帅,威振百城。” 唐 崔立言 《醉中谑浙江廉使》诗:“山夫留意向丹梯,连帅邀来出药畦。” 清 孔尚任 《神伞行》:“又见节制大连帅,皂盖一双夹道驰。”

诸侯长

诸侯中的领袖。《周礼·秋官·掌客》:“王合诸侯而饗礼,则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备,诸侯长十有再献。” 郑玄 注:“诸侯长,九命作伯者也。”《吕氏春秋·谕大》:“五伯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 陈奇猷 校释:“如 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诸侯之长。”

列爵

(1).分颁爵位。《书·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孔 传:“爵五等,公侯伯子男。”《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薛综 注:“从皇后以下,凡十四等。”《清史稿·诸王传序》:“ 有明 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史称其制善。”

(2).指爵位。《商君书·错法》:“列爵禄赏不道其门, * 不以死争位矣。” 唐 元稹 《赠韦审规父渐等制》:“守尚书左司郎中 韦审规 父大理卿 渐 等,生有列爵,殁有懿行。”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元骈体文》:“列爵之等以驭贵,孰加於诸侯王。元勋之胄而象贤,宜膺於三锡命。”

仪刑

(1) 效法;法式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文王》

(2) 朱熹集传:“仪,象;刑,法。”

(3) 典范,典型

万国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眷礼

爱重礼遇。《新唐书·武元衡传》:“帝素知 元衡 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司马光 ﹞虽以论不合去,而 神宗 眷礼之意愈厚。”《清史稿·尚善令》:“﹝ 吴三桂 ﹞蒙恩眷礼,列爵分藩,富贵荣宠,迄今三十餘年矣。”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九原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伊洛

(1).亦作“ 伊雒 ”。 伊水 与 洛水 。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 伊 洛 流域。《国语·周语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韦昭 注:“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岭 。 禹 都 阳城 , 伊 洛 所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 伊 洛 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唐 杜甫 《北征》诗:“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 ,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叶襄 《禹陵》诗:“泉源留俭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学。参见“ 伊洛之学 ”。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