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坐堂上

作者:晁公溯 朝代:宋代

清晨坐堂上原文

清晨坐堂上,文书常满前。
皆自公府来,徵发何纷然。
不闻问养民,但闻横索钱。
按籍为之课,独求最多年。
孰知人困穷,岂有力留迁。
商不愿出途,农不愿授田。
居者转沟壑,行者死道边。
此罪在郡县,恩泽壅不宣。
公府不我责,所贵为货泉。
长使货泉在,吏曹同晏然。

诗词问答

问:清晨坐堂上的作者是谁?答:晁公溯
问:清晨坐堂上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公溯的名句有哪些?答:晁公溯名句大全

晁公溯清晨坐堂上书法欣赏

晁公溯清晨坐堂上书法作品欣赏
清晨坐堂上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坐堂

(1) 旧时指官吏在公堂上审理案件

(2) 佛教指在禅堂上坐禅

(3) 〈方〉∶经商、行医者坐守店铺、药房;教师按时到校坐班

坐堂行医

高教一般不坐堂

文书

(1) 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3) 文字书籍

常满

(1).谓永远圆满充实。 汉 班固 《 * 通·日月》:“日之为言‘实’也,常满有节;月之为言‘闕’也,有满有闕也。”

(2).古杯名。《说郛》卷六六引 宋 窦革 《酒谱》:“《十洲记》云 周穆王 时有杯名曰常满。”参见“ 常满盃 ”。

(3).古灯笼名。 南朝 陈后主 《三善殿夕望山灯》诗:“既有常满照,羞与晓星连。”参见“ 常满灯 ”。

自公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传:“公,公门也。” 马瑞辰 通释:“勤于治事,不遑家食,则有公膳可食。《诗》言退食自公,正著其尽心奉公。”后常以“自公”用作尽心奉公之意。《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 邑 ,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谓淑人君子。”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徵发

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三:“自 五代 来, 契丹 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 巴金 《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

闻问

(1).通音问,通消息。《宋书·张敷传》:“ 琅邪 颜延之 书弔 茂度 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 宗望 自 河北 趋 汴 ,久不闻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闻问。”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 子逸 、 明卿 、 子端 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

(2).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

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 会稽 太守。数年,不闻问。” 颜师古 注:“无善声。”

养民

养育人民。《书·大禹谟》:“ 禹 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三代 之养民,臣犹未敢言也。”《清史稿·睿宗亲王多尔衮传》:“养民之道莫大於省刑罚,薄税敛。”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孟子 言仁心……至於保民、养民、忧民皆从不忍人之心发出。”

横索

勒索。 明 吴承恩 《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曰邮有传,姦极牛毛,横索豪侵,四境告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鑾舆驾临,有太监某,横索金帛,其势汹汹。”

按籍

按照簿籍或典籍。《宋史·职官志四》:“时其曝凉而封籍其数,若进御及颁给,则按籍而出之。” 明 方孝孺 《王子文字解》:“自有名字以来,人以美言加其身者宜亦众矣,而传于世者可得按籍而计,岂非躬行有不至乎?” 明 李贽 《李生十交文》:“聊以与之游,不令人心神俱爽,贤於按籍索古,谈道德,説仁义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亟欲查閲,何以按籍而即得乎?”

多年

谓岁月长久。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旧唐书·李密传》:“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国多年,祚延长世。”《儒林外史》第六回:“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举便登上第。”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而今天便觉得无话可谈了。”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困穷

穷困;贫穷

有力

(1) 有力气;有力量

有力如虎

(2) 有功劳

有力于先君

(3) 有权势或有财力

本地有力的绅士人家

出途

犹出路。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秦 统一后,官吏为数有限,一部分官僚又是 秦 国的武夫功臣,士的出途骤然变小。”

授田

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 夏 的贡法, 殷 的助法, 周 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 唐 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则更以给人。”《新唐书·食货志一》:“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无职事者与无职者辨》:“《冢宰》谓之閒民者,閒非游手之谓,盖民之未授田者。”

沟壑

溪谷,山涧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填沟壑”,此处是死的意思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行者

(1) 出行的人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 (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道边

(1).商谈于边界之上。《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与 休屠王 等谋欲降 汉 ,使人先要道边。” 颜师古 注:“道犹言也。先为要约来言之於边界。”

(2).路旁。《后汉书·曹褒传》:“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唐 孔颖达 疏:“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胸中万卷书,不如一囊钱。不见 杨夫子 ,岁晚走道边。”

郡县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恩泽

君主恩赐惠及臣民,如雨泽润物

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

普施恩泽

不宣

(1).不显扬;不公开说出。《书·盘庚中》:“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 曾运乾 正读:“宣、显白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 杜预 注:“宣,扬也。”《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功德之著,於后世不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乃復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此时憋在心里,密而不宣。”

(2).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 唐 陈子昂 《为苏令本与岑内史书》:“谨奉启不宣,某再拜。” 宋 杨万里 《与张严州敬夫书》:“不貲之身,愿为君民爱之重之!不宣。”参阅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 清 俞樾 《曲园杂纂·订胡不宣》。

公府

古代官署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

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货泉

(1). 王莽 时货币名。《汉书·食货志下》:“ 天凤 元年,復申下金银龟贝之货,颇增减其贾直。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直货泉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銖,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品并行。”

(2).货币的通称。《晋书·食货志》:“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先诸布帛,继以货泉,贸迁有无,各得其所。”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辽史·食货志下》:“ 辽 之方盛,货泉流衍,国用以殷。” 清 许光治 《凭阑人》曲:“榆筴赊春骄货泉,柳带禁寒贪乞棉。”

(3).指财政。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得非调阴阳抚夷夏者,不欲侵货泉之任;而主会计校盈虚者,不得参邦国之重乎?子将兼之,允在能者。”《旧唐书·王彦威传》:“ 彦威 儒学虽优,亦勤吏事,然货泉之柄,素非所长。”

长使

汉 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颜师古 注:“长使、少使,主供使者。”《续列女传·汉冯昭仪》:“ 元帝 二年,昭仪以选入后宫。始为长使,数月为美人。”

吏曹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则庶务举。”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晏然

(1).安宁;安定。《庄子·山木》:“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唐 王昌龄 《风凉原上作》诗:“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严复 《原强》:“四海晏然,视邦国之颠危,犹 秦 越 之肥瘠。”

(2).安适;安闲。《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樊英﹞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 茅盾 《一个女性》四:“她学会了怎样在可憎的人前晏然谈笑。”

(3).晴朗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天清晏然无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