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石跂觜晚望有怀故园

作者:贺铸 朝代:宋代

乌江石跂觜晚望有怀故园原文

山色相衔类太行,江流东去亦浑黄。
鲈鱼鱠美招来客,鸿雁书迟梦故乡。
五斗月支何足道,一帆风便可能忘。
归田有计非今日,莫把移文揭草堂。

诗词问答

问:乌江石跂觜晚望有怀故园的作者是谁?答:贺铸
问:乌江石跂觜晚望有怀故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贺铸的名句有哪些?答:贺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相衔

(1).前后连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詔召相衔,徐乃旋师。” 清 曾国藩 《勇毅公神道碑铭》:“朝廷鉴其至诚,所请未尝不许,而以 淮南 事棘,又未尝不敦促上道,詔召相衔。”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本来对面是虽然受了三枝箭,应该都聚在一处的,因为箭箭相衔,不差丝发。”

(2).相互怀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姚崇》:“ 姚崇 与 张説 同为相,而相衔颇深。”

(3).相含。 清 侯方域 《九日雨花台》诗之五:“搔首逸情应不尽, 龙山 夕照正相衔。”

浑黄

浑浊而发黄。 唐 孟郊 《憩淮上观公法堂》诗:“ 淮 水色不污, 汴 流徒浑黄。”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 嘉陵江 穿过 秦岭 和 大巴山 区,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它时而清澈,时而浑黄。” 邓海南 《水底诗页·出水》:“水下的世界,八面浑黄;水上的世界,四处透亮。”

纯黄色。 汉 应瑒 《征赋》:“崇殿鬱其嵯峨,华宇烂而舒光。摛云藻之雕饰,流辉采之浑黄。”

招来

见“ 招徠 ”。

鸿雁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五斗

(1).见“ 五斗米 ”。

(2).即五星。《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梁丘子 注:“五斗,五星;七元,北斗也。”参见“ 五星 ”。

月支

(1).射帖名。一种箭靶。又名素支。《文选·曹植<白马篇>》:“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李善 注引 邯郸淳 《艺经》:“马射,左边为月支三枚,马蹄二枚。”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序》:“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文选·颜延之<白马赋>》“歷素支而冰裂” 唐 李善 注:“素支,月支也,皆射帖名也。”

(2).古代用地支纪月,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月支,指该月所值之支。《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六月建未,明年太岁在未,书云:‘一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虽説月支与年支不碍,究竟不可不避。”参见“ 月建 ”。

(3).见“ 月氏 ”。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一帆风

满帆风。常喻境地顺利。 唐 吴融 《送知古上人》诗:“振锡纔寻三径草,登船忽掛一帆风。”《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便是俗语叫做‘一帆风’,又叫做‘鵓鸽子旺边飞’。”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归田

(1) 指辞官归里,退隐

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

解甲归田

(2) 归还田地;旧指归还耕种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汉书·食货志上》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移文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今文书平行者号移文。” 清 赵翼 《赴天津》诗:“聘书却公卿,移文畏朋友。”

(2).发移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抚司,当用申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高宗纯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罗斯 撒纳特 衙门使送贼。”

(3).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的省称。 宋 辛弃疾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草堂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