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原文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
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
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
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诗词问答

问:《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的作者是谁?答:岑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岑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岑参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98_60

参考注释

草堂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闻风

(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照见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见 孔明 肝胆,其肯发此言?” 明 李贽 《心经提纲》:“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时也,自然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藴皆空,本无生死可得。”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七)》:“说得非常分明,这才可以照见 托尔斯泰 ,而且也照见那以 托尔斯泰 为‘卑污的说教者’的 中国 创造社旧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九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秋容

(1).犹秋色。 唐 李贺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宋 陆游 《秋阴》诗:“陂泽秋容淡,郊原晓气清。”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看秋容一片荒郊写,尽处霜红叶,愁来不可遮。”参见“ 秋色 ”。

(2).悲愁的面容。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秋容憔悴,殆不可支。”

伊阳

古县名。在今 河南省 汝阳县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南阳》“汝州”:“ 伊阳县 …… 周 伊川 地, 汉 为 陆浑县 地, 唐 宋 为 伊阳县 地, 明 初为 嵩县 地, 成化 十二年,析 嵩县 汝州 地,置今县,属 汝州 。” 清 姚鼐 《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闻去 梁园 超 广武 ,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 伊阳 风雨从中出, 洛 下山川向北多。”

尚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

可见

可以看得见,可以知道

由此可见

只自

徒自,徒然。 唐 杜甫 《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 仇兆鳌 注引 张远 曰:“峡水苍茫,徒为龙蛇深窟,不似 郑 南江心之瀟洒。”

佳趣

美妙的情趣

山谷幽邃,别有佳趣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天坛

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建筑。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总面积为273公顷。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

向下

(1) 从高处走向或延伸到低处

(2) 往后;往下面。表示动作继续下去

雷雨

雷电交作而降雨

云间

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鱼鸟

(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隋书·隐逸传序》:“狎玩鱼鸟,左右琴书。” 唐 韩愈 《海水》诗:“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参见“ 鱼鸟慕 ”。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 宋 梅尧臣 《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稀微

犹隐约。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发高沙》诗:“ 城子河 边委乱尸,河阴血肉更稀微。” 许地山 《萤灯》:“在稀微的灯光底下,看见她躺着,直像对着一片被月光照耀的银渚。”

自释

(1).自我解释。《吕氏春秋·上德》:“太子不肯自释,曰:‘君非 丽姬 ,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 唐 元结 《文编序》:“叟之命称,则著于自释云。”

(2).自行宽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 在 江 荆 间,復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乃至倦剧愁愤,輒以讲自释。” 唐 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宋史·田景咸传》:“性鄙吝,务聚敛……后罢镇,常忽忽不乐。妻识其意,引 景咸 徧閲囊储, 景咸 方自释。”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宦情

做官的志趣、意愿

少无宦情

道风

(1).道德风操。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序》:“於昔 安公 ,道风允被。” 南朝 梁武帝 《罢凤凰御书诏》:“朕君临南面,道风盖闕,嘉祥时至,为媿已多。” 宋 宋祁 《赐皇弟允迪让恩命不允批答》:“朝涣既颁,何执常谦,欲遂素守,道风虽亮,允令难稽。”

(2).谓超凡脱俗的风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持》:“ 远 , 持 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予坐客未识司直者,见其蓬髩电目,面作松鳞,癭处頷左……已而道风披扬,绪论亹出。”

(3).谓诸凡道家之教义及其生活实践等。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书》:“僕夙渐法化,晚味道风,常以崇空贵无,宗趣一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