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通判

作者:叶适 朝代:宋代

送杨通判原文

花稀让林稠,苗疎与田远。
共欣永日宽,更笑余寒褊。
穷阎多乐事,粲粲翠幄展。
惜君盍少假,忽泛江流缅。
三年纲纪地,一意圭玉琬。
臞儒道义深,傲吏威棱浅。
山鞋蜡已就,画笔枯未吮。
不上雁荡峰,何由寄高蹇。

诗词问答

问:送杨通判的作者是谁?答:叶适
问:送杨通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叶适的名句有哪些?答:叶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永日

(1).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唐 李咸用 《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 宋 陆游 《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 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

(2).从早到晚;整天。 汉 刘桢 《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前蜀 韦庄 《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种名花,家中没有的,或虽有,已开过了,便将正事撇在半边,依依不捨,永日忘归。” 清 陈梦雷 《生年不满百》诗:“永日恣挥觴,沉醉勿復醒。”

(3).多日;长久。 南朝 陈 徐陵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

(4).谓消磨时日。《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后汉书·崔駰传》:“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余寒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馀的寒气。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氷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宋 陆游 《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诗:“小雨重三后,餘寒百五前。” 沙汀 《淘金记》十四:“等到早上的余寒退了,寡妇全家人便都从内室里走出来,散坐在太阳下面。”

穷阎

陋巷;穷人住的里巷。《荀子·儒效》:“虽隐於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贵道存也。” 杨倞 注:“穷阎,穷僻之处。阎,里门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广雅》曰:‘阎谓之衖。’穷阎即《论语》所云陋巷,非谓里门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结駟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 。”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度华厦而既爽,入穷阎而亦清。” 明 何景明 《苦寒行》之三:“嗟汝穷阎人,无衣当奈何!”参见“ 穷閭 ”。

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粲粲

(1).鲜明貌。《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朱熹 集传:“粲粲,鲜盛貌。”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暮春春服成,粲粲綺与紈。” 宋 贺铸 《踏莎行》词:“黄帘絳幕掩香风,当筵粲粲人如玉。”

(2).广阔貌。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粲粲中原,有削有吞,浩彼诸藩,岂无革沿?”

(3).笑貌。 宋 梅尧臣 《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诗:“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 锺延豪 《华西街上》四:“ 阿牛 嘿的一声粲粲的仰头大笑。”

翠幄

翠色的帐幔。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 * 。”《晋书·刘琨传》:“臣等祖考以来,世受殊遇,入侍翠幄,出簪彤管。” 唐 元稹 《宛转行》:“华屋重翠幄,綺席雕象牀。” 宋 晁补之 《摸鱼儿·东皋寓居》词:“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纲纪

(1) 治理

经纬阴阳,纲纪万物。——《镜花缘》

(2) 法律制度

王室荡无纲纪,甚至下堂而见诸侯。——元·佚名《秦并六国平话》

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汉书·王莽传上》

(3) 纲要;提纲

法言却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切韵·序》

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沉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 * 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臞儒

清瘦的儒者。含有隐居不仕之意。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 宋 苏轼 《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闍黎诗见赠次韵答之》:“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金 元好问 《寄刘光甫》诗:“山泽臞儒亦自豪,尘埃俗吏岂胜劳。” 明 杨慎 《二伯论下》:“然则 公羊 不出户之臞儒也,其习鄙,其言戇,故曰: 公羊 偏辞也。”

道义

道德和正义

道义上的支持

傲吏

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 晋 郭璞 《游仙》诗:“ 漆园 有傲吏, 莱氏 有逸妻。” 唐 郎士元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诗:“已知成傲吏,復见解朝衣。” 宋 陆游 《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诗:“ 漆园 傲吏犹非达,物我区区岂足齐。” 明 陈子龙 《种柳篇》诗:“ 彭泽 漫能称傲吏,阳关无处寄悲歌。”

威棱

亦作“ 威棱 ”。威力;威势。《汉书·李广传》:“是以名声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邻国。” 王先谦 补注:“《广韵》:‘稜,俗棱字。’《説文》:‘棱,柧也。’《一切经音义》十八引《通俗文》:‘木四方为棱。’人有威,如有棱者然,故曰威稜。”《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龙驤虎步,并集 建业 。” 宋 王禹偁 《云州节度使加使相麻》:“其有威稜却敌,勇毅安边,式旌善战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自 乌拉 削平,而后威棱薄海表。” 郭沫若 《史学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当时离三代神道设教的时代未远,一切天地间的自然现象都是上帝的创造,都是上帝的威棱,不容有人怀疑,也不曾有人过问。”

见“ 威稜 ”。

已就

(1).已成。《后汉书·皇甫嵩传》:“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然后请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

(2).已经如此,既成事实。 曹禺 《日出》第三幕:“可是……这不是已就已就……他不是也死了。” 谭亿 《麦收之前》:“已就也是已就了,撒谎就得撒到底。”

画笔

画画专用笔,有毛笔和硬刷

不上

(1).不到。《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不上三十合, 飞虎 佯败。”

(2).不得。 明 冯惟敏 《傍粧台·旅思》套曲:“听不上凛冽悲风,听不上嘹嚦哀鸿,听不上画角悠扬,听不上檐鉄丁东,响当当惊好梦,冷清清和泪滴。”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高蹇

(1).孤傲貌,洁身自好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餘年懔无几,休日愴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钱仲联 集释:“《楚辞·离骚》 王逸 章句:‘偃蹇,高貌。’《左传》 杜预 注:‘偃蹇,骄傲。’”《金史·文学传下·麻九畴》:“ 九畴 性资野逸,高蹇自便,与人交,一语不相入,则逕去不返顾。”

(2).指登高。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绝顶》诗:“枝樛迺能援,葛脆不可挽,当其意象开,岂復虑高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