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孺人蒋氏挽词

作者:楼钥 朝代:宋代

太孺人蒋氏挽词原文

之死靡他志,天乎不谅人。
嫠孤蓬在首,艰苦棘成薪。
晚福容千指,心空灭六尘。
平生贞烈意,终作坐忘身。

诗词问答

问:太孺人蒋氏挽词的作者是谁?答:楼钥
问:太孺人蒋氏挽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楼钥的名句有哪些?答:楼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之死靡他

同“ 之死靡它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 明 李贽 《崑崙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他。” 清 伍观澜 《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诗:“又不见 张公 鏖战暮及晡,之死靡他期捐躯!”

不谅

(1).不相信。《诗·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毛 传:“谅,信也。”《楚辞·离骚》:“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妬而折之。” 汪瑗 集解:“不谅谓不信己琼佩之美也。”

(2).不信实,不诚实。 汉 张衡 《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兮,何云巖险与襟带。”

(3).谓不拘于小信。《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贞而不谅,通而能固。”

(4).不体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兄诚不谅我之深矣。欲不言,则此心无以自剖,骤言之,又恐惊为怪异。奈何?”

孤蓬

随风飘转的蓬草。常比喻飘泊无定的孤客。《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簌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吕向 注:“孤蓬,草也,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明远 自喻客游也。” 唐 李白 《送友人》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局骗》:“正是夫妻两地愁无尽,身类孤蓬恨怎消?你看这等天气,好凄凉人也。”

艰苦

艰难地过日子。指生活困苦

艰苦奋斗

千指

一人十指,千指,形容人多。 宋 苏轼 《宿海会寺》诗:“大鐘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施元之 注:“《汉·货殖传》:通都大邑,童手指千。” 明 袁宗道 《祭邹金吾妻》:“家食千指,不劳而办。”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囷仓禾百廛,趋走僮千指。”

心空

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唐 王维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唐 庞蕴 《杂诗》:“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六尘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 司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瞿秋白 《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至于‘ * 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贞烈

刚正而有节操,宁死不屈

忘身

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 汉 贾谊 《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其所以忘身徇国,捨逸就劳者,岂有求而然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