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推官之兵州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送李推官之兵州原文

昆仑燕子五两岸,雾露薄水平湖寒。
风帆美满八百里,夕从岳阳楼上看。
鱼跳鹭立月钩下,星斗烂烂垂栏干。
羽书不到樽俎里,蛮兵况去荆楚安。
试寻燕公旧赋笔,磨圭刻碧独可完。

诗词问答

问:送李推官之兵州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送李推官之兵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燕子

家燕和雨燕的通称

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雾露

(1).指雾。《楚辞·严忌<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王逸 注:“言幽居山谷,雾露濛濛而晨来下。”

(2).《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露雾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柰何!”后用为因冒霜露犯寒暑而死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一朝濛雾露,分作沟中瘠。” 明 归有光 《谕祭涂 * 文》:“方兹念功,遽闻奄逝,岂以山川之险,遂犯雾露之危?”亦为王公大臣被贬而死之典。《后汉书·谢弼传》:“ 竇氏 之诛,岂宜咎延太后,幽隔空宫,愁感天心,如有雾露之疾,陛下当何面目以见天下?” 明 张居正 《答松江兵宪蔡春台书》:“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至於颠陨,其无乃亏朝廷所以优礼旧臣之意乎?”

(3).喻谗谄蔽明的人。《后汉书·蔡邕传》:“龟凤山翳,雾露不除,踊跃草莱,祇见其愚。” 李贤 注:“龟凤喻贤人,雾露喻昏闇也。”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不意庆云垂泽,天涣宏流,拂拭雾露,生见白日。”

(4).喻恩泽。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虚往实归,霑雾露之微润;裒多益寡,落邱山之一毫。”

水平

(1) 平行于水平面的

水平距离

水平梯田

(2) 在某一专业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业务水平

文学水平

水平甚低

风帆

亦作“ 风颿 ”。 1.船帆。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转眸已失 大小虎 ,须臾 沙角 风颿收。” 郭风 《叶笛集》:“我看见无数的双桅船,以它们的高耸的桅杆、红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风帆,张起或卷下的风帆,来装饰你的港口。”

(2).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尝试倚楹而望,水光浮空,云日上下,风颿烟艇,飘忽晦明。”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徐闇公沉复斋中丞》诗:“南望 铜陵 又一山,风颿千尺鲸波间。” 艾芜 《海岛上》:“屋外一望无际的淡蓝色海面和几只茶褐色风帆,便像壁间的大画幅一样,明静而清新地摆在我的眼前。”

美满

感到幸福、愉快;美好圆满

美满的生活

八百里

见“ 八百里駮 ”。

岳阳楼

湖南省 岳阳市 西门古城楼。相传 三国 吴 鲁肃 在此建阅兵台, 唐 开元 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 张说 谪守 巴陵 (即今 岳阳市 )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兴建此楼。主楼三层,巍峨雄壮。登楼远眺,八百里 洞庭 尽收眼底,为古今著名风景名胜。 唐 代著名诗人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李商隐 等都有咏 岳阳楼 诗。 宋 庆历 五年(公元1045年) 滕子京 守 巴陵 时重修, 范仲淹 为撰《岳阳楼记》,名益著。其后迭有兴废。解放后,曾先后数次整修。1977年间又对此楼进行了全面修葺。

月钩

旧历月头或月尾时的蛾眉月。其状似钩,故称。 宋 周必大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诗:“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烂烂

(1).光亮貌;光芒闪耀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皆玉石符采映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 夏桀 之时, 费昌 之 河 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 康有为 《顺德二直歌》:“巖电烂烂夜腾霜,抗疏斩奸剑吐鋩。”

(2).色彩鲜艳貌。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絳艳灯煌煌。” 明 宋濂 《故龙泉汤师尹甫墓碣铭》:“晚年嗜种鞠,购得嘉种踰百,当秋高气清,黄白红紫盛开,烂烂然如张锦绣。” 明 方孝孺 《感橙树有作》诗:“纍纍枝间实,烂烂半青黄。”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三:“烂烂犹餘丹灶气,晚风吹作满林霞。”

栏干

见“ 栏杆 ”。

羽书

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不到

(1)

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樽俎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 ,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荆楚

(1). 荆 为 楚 之旧号,略当古 荆州 地区,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带。《诗·商颂·殷武》:“挞彼 殷武 ,奋伐 荆楚 。”《楚辞·大招》:“自恣 荆楚 ,安以定只。” 唐 杜甫 《江上》诗:“江上日多雨,萧萧 荆楚 秋。”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清 魏源 《<圣武记>序》:“ 荆楚 以南,有积感之民焉。”

(2).木名。古时用为刑杖。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 太祖 指道旁荆楚谓世子曰:‘古者用此为扑刑,盖以其能去风,虽伤不至过甚。’”

燕公

(1). 周 代 燕国 的始祖 召公 。也称 邵公 、 召康公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乌获 戚而驂乘兮, 燕公 操於马圉。” 王逸 注:“ 燕公 , 邵公 也。封於 燕 ,故曰 燕公 也。”

(2).指 唐 燕国公 张说 。 宋 梅尧臣 《送李推官之岳州》诗:“试寻 燕公 旧赋笔,磨圭刻碧独可完。”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李伯鱼》:“其妻 范阳 张氏 女, 燕公 之妹也。” 宋 陈与义 《晓登燕公楼》诗:“ 燕公 不相待,使我立於独。”

赋笔

写诗用的笔。 宋 史达祖 《风流子》词之二:“藉吟笺赋笔,试融春恨,舞裙歌扇,聊应尘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