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季永赴漕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送胡季永赴漕原文

兔目着花官檨黄,永轮飘子秋风香。
谁骑瘦马蹈词场,澹翁庭阶玊雪向,天於贤佞真不省,不应阿翁有阿汞。
景升儿子漫谷量,未识一丁惟啖饼。
阿汞胸中几许书,石渠奄有仍更余,毛锥半点不籧篨,羽镞一脱无犀渠。
当家衣钵更谁付?锁厅小借梯云路。
澹翁严冷纵不嬉,归来腠上安文度。

诗词问答

问:送胡季永赴漕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送胡季永赴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兔目

指槐树的新叶。《艺文类聚》卷八八引《庄子》:“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然枣鸡口,槐兔目,桑虾蟇眼。”原注:“此等名目,皆是叶生形容之所象似,以此时栽种者,叶皆即生。”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

着花

长出花蕾或花朵。 唐 王维 《杂诗》之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老残游记》第二回:“现在正是著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实在奇絶。”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不知 孤山 的古梅,著花也未,可也在那里反对 中国 人‘打倒帝国主义’?”

长出花蕾或花朵。如:这棵桃树已经着花了。

秋风

秋天的风

瘦马

(1).瘦弱的马。 唐 杜甫 《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 *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维扬 ﹞女子多美丽…… 扬 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个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扬州瘦马》:“ 扬州 人日饮食於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旧 吴 宫重开馆娃,新 扬州 初教瘦马。”

词场

(1).犹文坛。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词场月白;吞 罗含 之彩凤,辩囿日新。”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 清 朱彝尊 《还陂塘·题其年填词图》词:“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后主 词,思路悽惋,词场本色。”

(2).科场。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宋济 老於词场,举止可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急难》:“词场凑巧,无奈兵戈起祸苗。”

庭阶

(1).堂前的台阶。 马其昶 《<濂亭集>序》:“以上溯 文正 及 姚 、 方 、 归 氏,又上而至 宋 唐 大家,而至两 汉 ,犹循庭阶入宗庙而禘昭穆也。”

(2).庭院。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天吴 踊跃於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舞鸑鷟於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晋书·谢玄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於庭阶耳。”

不省

(1).不察看。《礼记·礼器》:“礼,不可不省也。” 郑玄 注:“省,察也。”

(2).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颜师古 注:“省,视也。”

(3).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啗之。”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着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诵天章,公目 梁 , 梁 不省。”

(4).不理会。《后汉书·翟酺传》:“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恶之。” 宋 叶适 《王木叔诗序》:“初, 木叔 仕二十餘年,未尝觅举,予屡言於执政,不省。”《明史·王诏传》:“ 詔 上疏力諫,不省。”

(5).谓未见过。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不节约。《史记·平準书》:“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阿翁

(1).祖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张苍梧 是 张凭 之祖,尝语 凭父 曰:‘我不如汝。’ 凭 父未解所以。 苍梧 曰:‘汝有佳儿。’ 凭 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詎宜以子戏父?’”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元 柳贯 《祭孙秬文》:“阿翁与汝阿爹阿妳,以家饌祭於中殤童子 阿秬 之魂。”

(2).对年长者的敬称。《周书·陆腾传》:“﹝ 陆腾 ﹞尚 安平主 ,即 东莱王 贵平 女也。 魏孝武 幸 贵平 第,见 腾 ,与语悦之,谓 贵平 曰:‘阿翁真得好壻。’”《北史·魏常山王遵传》:“及出, 广平王 怀 拜 绍 ,贺曰:‘阿翁乃皇家之正直,虽 朱云 、 汲黯 何以仰过。’”《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皇帝阿翁发自 冀 北,亲抵 河东 ,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3).为老年男子的自称。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攫鞋》:“ 郑仁凯 为 密州 刺史,有小奴告鞋穿, 凯 曰:‘阿翁为汝经营。’”

(4).父亲。《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黄初 二年,进爵,徙封 燕公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干 一名 良 …… 良 年五岁,而 太祖 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为阿翁,帝谓 良 曰:‘我,汝兄耳。’”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方言称父》:“《小知録》: 周 、 秦 、 晋 、 陇 皆曰阿翁。”

(5).用以称丈夫的父亲。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四:“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书》 代宗 曰:‘不痴不聋,不作阿翁。’姑曰阿姑,《颜氏家训》:‘络索阿姑餐。’”

儿子

(1) 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有两个儿子的家

(2) 下一代男性后裔;父母所生的男性孩子

谷量

谓以山谷计算牛马等牲畜。极言其多。语本《史记·货殖列传》:“ 乌氏倮 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繒物,閒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满谷则具不復数。”《魏书·尒朱荣传》:“自是之后,日觉滋盛,牛羊驼马,色别为羣,谷量而已。” 清 李必恒 《铙歌·破阵乐》:“峩峩甲仗高於山,孳畜谷量不知数。”

未识一丁

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石渠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奄有

全部占有。多用于疆土。《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若吞併 董昌 ,奄有 杭 越 ,此霸王之业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 楚国 则地大物博,奄有 长江 流域、 淮水 流域的一大片膏腴土地。”

毛锥

(1).即毛锥子。 宋 陆游 《醉中作行草数纸》诗:“驛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元 徐再思 《蟾宫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却毛锥。” 明 王錂 《寻亲记·训子》:“他駡我穷酸寒贱,管封侯万里,索甚毛锥。”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他能开神臂万钧弓,那识毛锥轻重?”

(2).泛称笔。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组织,信手拈来,都付毛锥。”参见“ 毛锥子 ”。

半点

形容数量少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夸。——《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一星半点儿

籧篨

(1).粗竹席。《方言》第五:“簟,其粗者谓之籧篨。”《晋书·皇甫谧传》:“以籧篨裹尸,麻约二头,置尸牀上。”《隋书·刑法志》:“﹝ 齐文帝 ﹞尝幸 金凤臺 受佛戒,多召死囚,编籧篨为翅,命之飞下,谓之放生。坠皆致死,帝视之为欢笑。” 宋 王安石 《独饭》诗:“窗明两不借,榻净一籧篨。” 清 方文 《大孤塘阻雪》诗:“卧困籧篨中,唧唧闻叹声。”

(2).亦作“ 籧蒢 ”。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毛 传:“籧篨,不能俯者。”《北史·阳固传》:“有诡其行,有佞其音,籧篨戚施,邪媚是钦,既谗且妬,以逞其心。”

羽镞

指箭。 清 周亮工 《射乌楼纪事》诗:“畏使渔磯鸣羽鏃,愁闻雁渚击金鐎。”

犀渠

(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 釐山 ﹞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袁珂 校注引 郝懿行 曰:“犀渠,盖犀牛之属也。”

(2).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韦昭 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 注:“犀渠,楯也。”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 云臺 之仗。”

(3).犀甲。《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三》:“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 唐 皎然 《相和歌辞·从军行》:“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4).借指战士或戎事。 宋 杨万里 《晚立普明寺门时已过立春去除夕三日尔将归有叹》诗:“边头犀渠未晏眠,天不雨粟地流钱。” 明 皇甫汸 《从军行寄赠杨用修》:“被命事犀渠,差胜下蚕室。”

当家

经营管理者

她是我们厂里的好当家

衣钵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锁厅

(1).关闭院厅。指辞去官职。

(2).指锁厅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锁厅》:“ 宋 现任官应进士试曰锁厅,言锁其官厅而往应试也。虽中,止迁官而不与科第,不中则停现任。”

(3).借指科举考试。 清 吴伟业 《寿总宪龚公芝麓》诗:“此地异才为乱出,论文高话锁厅秋。”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严冷

(1) 严肃而冷峻

一张严冷的脸

(2) 特别寒冷

这几天特别严冷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