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韩干马

作者:谢采 朝代:宋代

题韩干马原文

圉人唐人冠,天闲畜神骏。
虽非金日磾,不忝张景顺。
饱食无嫌身贱卑,时其渴燥张饮之。
长年牧养瘠者肥,龙髻凤臆夸权奇。
韩干仙翁挥翰手,毫端幻出渴乌首。
气不凋丧骨肉匀,艺精端继王裴后。
遥想腾骧析木津,衔勒拘自在身。
斗水底用求他人,渌波沄沄易水春。

诗词问答

问:题韩干马的作者是谁?答:谢采
问:题韩干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谢采的名句有哪些?答:谢采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圉人

《周礼》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亦以泛称养马的人。《周礼·夏官·圉人》:“圉人掌养马芻牧之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使圉人驾,寺人御而出。”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僕皆惆悵。” 清 戴名世 《北行日纪序》:“寝纔安,而圉人已趣之起矣。”

唐人

(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 中国 人。 元 吴鉴 《<岛夷志略>序》:“自时厥后, 唐 人之商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唐 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 中国 为汉人,或曰 唐 人。谓 唐 人者,如 荷兰 暹罗 诸国。盖自 唐 始通 中国 ,故相沿云尔。” 闻一多 《洗衣歌》:“你说洗衣的买卖太 * ,肯 * 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华侨或亦自称 唐 人。

天闲

皇帝养马的地方。 宋 梅尧臣 《伤马》诗:“况本出天闲,因之重怊悵。” 宋 陆游 《感秋》诗:“古来真龙驹,未必置天闲。”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诗序:“遂命育於天闲,饲以肉粟酒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海参领》:“国家所以不惜数百万金钱以为蒭牧费者,良以天闲重务,备缓急之用也。”

神骏

(1).良马。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其马号曰‘白鵠’,﹞行数百里,瞬息而至。马足毛不湿。时人谓为乘风而行,亦一代神骏也。”

(2).形容良马、猛禽等姿态雄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宋 苏轼 《赠僧》诗:“莫学 王郎 与 支遁 ,臂鹰走马怜神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 新城 令 崔懋 ﹞遇一妇人,可三十餘……骑黑卫,极神骏。”

(3).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果斌 ﹞五言多有佳者,如‘鸟栖云外树,龙护鉢中莲。’‘谷响珠泉落,巖危草阁悬。’是神骏语。”

不忝

不辱;不愧。《孔丛子·执节》:“不忝前人,不泯祖业,岂徒一家之赐哉?”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有徒三十人,皆肃肃可观,不忝师门。” 清 林昌彝 《亭槛词三章》之一:“高爵厚禄居不忝,腰悬金印称公侯。”

饱食

吃得饱,充分满足了需要量

无嫌

(1).无可嫌疑处;没有疑忌。《礼记·坊记》:“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列,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 郑玄 注:“嫌,嫌疑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以﹝ 毕諶 ﹞为相”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 唐 杜甫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诗:“皇华吾善处,於汝定无嫌。” 宋 曾巩 《过介甫归偶成》诗:“结交谓无嫌,忠告期有补。”

(2).犹无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鱼鲊》:“作裹鮓法……有茱萸、橘皮则用,无亦无嫌也。”

贱卑

轻视。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尔沦下土,贱卑万品。聿臻於此,实由冥合。”

张饮

设帷帐以饮。张,通“ 帐 ”。《韩非子·十过》:“见其女乐而説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汉书·高帝纪下》:“上留止,张饮三日。”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张,帷帐也。” 宋 叶适 《戴夫人墓志铭》:“客自 天台 、 雁荡 者多归之, 少云 必留张饮,佩兰瀹茗,穷日夜与娱乐。”

长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牧养

(1).养育,抚养。《管子·问》:“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 尹知章 注:“牧养,谓其人不能自存。”《明史·恭闵帝纪》:“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鰥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

(2).治理,统治。《汉书·鲍宣传》:“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鳩》之诗。”《后汉书·班勇传》:“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仍乞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3).放牧饲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乃赦 越王 得离其石室,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山羊﹞既肥且伟,初疑岛上有人牧养,而絶无人踪,捕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翁 当下发了一季工食,着他在山边草房中住宿,专管牧养。” 柯蓝 《游牧者之歌》:“这是 傣 家牧养的‘菜牛’,专门用来吃肉的。”

凤臆

凤凰的胸脯,比喻骏马的前胸健壮秀美。 唐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麟鬐凤臆真相似,秋竹惨惨披两耳。”《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子闻 蜚廉氏 马乎?一者朱鬣白毳,龙骼凤臆。”

权奇

(1).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汉书·礼乐志》:“ 太一 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 王先谦 补注:“权奇者,奇譎非常之意。”《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雄志倜儻,精权奇兮。” 张铣 注:“权奇,善行貌。” 唐 高适 《画马篇》:“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 明 何景明 《七述》:“踊跃腾驤,礧磈权奇。”

(2).也形容人智谋出众。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陈虬 《救时要议》:“盖繁文縟节,非所以待权奇任大之器。”

仙翁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挥翰

犹挥毫。《晋书·虞溥传》:“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事务,探賾究奇……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挥翰初难拟,飞名岂易陪。”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卞户部华伯 在 景泰 间,盛有诗名,对客挥翰,敏捷无比。”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渴乌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又作翻车渴乌,施於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李贤 注:“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马歌》:“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珠。”《通典·兵十》:“渴乌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节,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过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当筩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

(2).犹金乌。太阳。 谭作民 《噩梦》诗:“ 飞亷 驰,渴乌驶,六合惛瞢万山紫。”

凋丧

(1).丧亡。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隋书·礼仪志一》:“后主嗣立,无意典礼之事,加旧儒硕学,渐以凋丧,至於朝亡,竟无改作。”

(2).丧失;失落。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 干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驊騮气凋丧。”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抵压制之国,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生,凌锄士气。务令其身体拘屈,廉耻凋丧,志气扫荡,神明幽郁。”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骨肉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遥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遥想当年

腾骧

(1).飞腾;奔腾。《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餘怒,乃奋翅而腾驤。” 薛综 注:“腾,超也;驤,驰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 刘良 注:“腾,飞;驤,举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驤。”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马昔腾驤离 冀 北,鹤今憔悴返 辽 东。” 黄质 《题晴窗读画图为顾某作》诗:“腾驤得骏足,长坂供奔驰。”

(2).引申为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 冲卿 居京邑,青云正腾驤。”

(3).形容高昂超卓。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我看你志气腾驤,人才超乗,笔下三千牘,学究天人。”

析木津

指析木星次的银河。析木次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其间为汉津(银河),故称。《左传·昭公八年》:“ 陈 , 顓頊 之族也,嵗在鶉火,是以卒灭。 陈 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復由。” 唐 杨炯 《浑天赋》:“东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箕为傲客,房为駟马。” 清 毛世楷 《秋日感怀》诗:“人间何处投金瀨,天上徒闻析木津。”

衔勒

(1).马嚼口和马络头。《孔子家语·执辔》:“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旧唐书·陆贽传》:“輗軏之所以行车,衔勒之所以服马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乃马性不调,衔勒不齐之故。”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如同带上衔勒的小马,负重的,目不旁视的走向前途。”

(2).法纪。《大戴礼记·盛德》:“德法者御民之衔勒也。”因借以指道德法纪。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操名器以励士,上有诚心;正衔勒以驭人,下无遗力。”

(3).控制;限制。 唐 戴孚 《广异记·张嘉祐》:“不能闻义而举,反受 杨坚 衔勒。”《明史·湖广土司传》:“ 永乐 初, 苗 告继絶,袭冠带,益就衔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户部财政部似应稍宽衔勒,俾易措手。”

自在身

佛教语。谓心离烦恼、舒适自在的身躯。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吟》之一:“高卧閒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景德传灯录·龙树尊者》:“尊者復於坐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

斗水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鮒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骞 《赠亲友》诗:“ 监河 爱斗水, 苏子 惜餘明。” 唐 孟郊 《赠主人》诗:“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

他人

别人

不许他人干涉

渌波

清波。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之一:“回首渌波三 楚 暮,接天流。” 清 龚自珍 《同年生徐编修斋中夜集书卷尾》诗:“ 崑山 翰林召词客,酒如渌波灯如雪。”

沄沄

(1).水流汹涌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 唐 宋务光 《海上作》诗:“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至峡之将尽,有巖石理凹凸纤密,如浮沤,如波浪之沄沄。”

(2).形容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一:“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 清 姚鼐 《诣岳麓书院有述》诗:“回艫天地晚,空悵逝沄沄。”

(3).喻长远流传。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能令大君,声容沄沄。”《宋史·乐志九》:“声容沄沄,被于八荒。”

(4).纷繁;纷乱。 汉 徐干 《中论·谴交》:“飢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昼。” 宋 文天祥 《贺何尉书》:“别后不图事变沄沄,天下大事几去。”

易水

(1).水名。在 河北省 西部。源出 易县 境,入 南拒马河 。 荆轲 入 秦 行刺 秦王 , 燕太子 丹 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 北周 王褒 《 * 》诗:“萧萧 易水 生波, 燕 赵 佳人自多。” 唐 李白 《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 易水 别,临歧泪滂沱。” 明 何景明 《易水行》:“寒风夕吹 易水 波, 渐离 击筑 荆卿 歌。”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 易水 ,凭吊 夷门 ,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2).以指代 荆轲 。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 軹里 与 易水 。”

(3).指《易水歌》。 姚华 《论文后编》:“后别为一体,《易水》、《虞兮》、《大风》诸作,为后倡矣。”参见“ 易水歌 ”。参阅《战国策·燕策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