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吕常山平章锦绣香中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寄题吕常山平章锦绣香中原文

修善过如修亭馆,种德高于种花木。
四时芳菲人不知,蜂犹有鼻蝶有目。
公心一寸春万字,好事如麻不计斛。
将相富贵世不少,钟鸣夜行鼎折足。
我公之游追张良,我公子隐胜梅福。
犹忆妙年伐鬼国,二师击宛骑斩郁。
独乐先生五亩园,大庇寒士万间屋。
图形已上功臣阁,投老未数王官谷。
千葩万卉春昼长,范蠡西施着膏沐。
锦天绣地香中醉,汉相政窘千金牍。
一品閒身释{衣中加八}衣,万古芳名垂汗竹。
红霞蒸处几东风,会见瑶池三度熟。

诗词问答

问:寄题吕常山平章锦绣香中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寄题吕常山平章锦绣香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修善

以善自勉,行善。 鲁迅 《呐喊·兔和猫》:“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的就说出模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过如

胜过;胜如。 宋 黄庭坚 《鼓笛令》词:“见来两箇寧寧地,眼廝打,过如拳踢。” 元 赵显宏 《一枝花·行乐》套曲:“醉醺醺过如 李白 ,乐醄醄胜似 陶潜 。”

亭馆

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 晋 张协 《游仙》诗:“亭馆笼云构,脩梁流三曜。” 唐 刘禹锡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诗:“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淡胜綺罗。” 元 韩英 《花犯·题步障亭》词:“海棠开,谁家亭馆,依然旧标致。” 徐电发 《南州草堂诗》:“ 吴门 亭馆筑 垂虹 ,自詡新诗学 放翁 。”

种德

犹布德。施恩德于人。《书·大禹谟》:“ 皋陶 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孔 传:“迈,行;种,布。”《南史·宋纪上·武帝》:“虽 文命 之东渐西被, 咎繇 之迈于种德,何以尚兹。” 唐 王贞白 《金陵怀古》诗:“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 元 独乐园主 《咏史》:“ 苍姬 种德极深厚,歷载八百何绵绵。”

花木

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时芳

指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 唐 沉佺期 《览镜》诗:“时芳固相夺,俗态岂恒坚。” 唐 韦应物 《叹杨花》诗:“人意有悲欢,时芳独如故。”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有鼻

见“ 有庳 ”。

公心

(1) 公正之心,为公众利益着想的心意

(2) 共同之心

一寸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如麻

(1).形容杂乱。 南朝 梁 丘迟 《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糟糠且弃置,蓬首乱如麻。”如:心乱如麻。

(2).形容密集、多。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牀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絶。” 元 陈樵 《山水》诗:“青山如髻树如麻,茅屋青帘认酒家。”《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玉树歌残舞袖斜, 景阳宫 里事如麻。”

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将相

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史记·高祖本纪》:“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 为皇帝。” 唐 李涉 《与梧州刘中丞》诗:“三代 卢龙 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不少

(1).多。《书·大诰》:“天降割於我家不少。”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但是后来车站上一下子出现了不少的人。”

(2).毫无。《史记·伯夷列传序》:“余以所闻 由 、 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夜行

(1) 夜间行走

路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夜行人

(2) 夜间航行或行驶

折足

见“ 折足覆餗 ”。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妙年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鬼国

(1).阴间,鬼的世界。《楞严经》卷六:“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天吴紫凤,纷紜而到;鬼国罗刹,次第而来。”

(2).即 鬼方 。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诗之三:“ 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参见“ 鬼方 ”。

(3).神话传说中的古北方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鬼国 在 贰负之尸 北,为物人面而一目。”

二师

(1).指左师、右师。 春秋 宋 乡里之官。《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 杜预 注:“二师,左、右师也。”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二师》“ 宋 右师、左师”引《 * 通》:“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

(2).左右翼军队。《国语·吴语》:“ 越王 乃分其师为左右军…… 吴 师闻之,大骇,曰:‘ 越 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师。’”

(3).指 殷 少师 比干 和父师 箕子 。《书·微子》“ 殷 既错天命, 微子 作誥,父师、少师” 孔 传:“告二师而去 紂 。” 孔颖达 疏:“告父师 箕子 ,少师 比干 。”

独乐

(1).独自欣赏、娱乐。《孟子·梁惠王上》:“民欲与之偕亡,虽有臺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晏子春秋·杂上十四》:“夫乐者,上下同之……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汉书·游侠传·陈遵》:“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差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湛俗间官爵功名,不减於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2).独自以某事物为乐。《礼记·乐记》:“独乐其志,不厌其道。” 孔颖达 疏:“言 武王 今独能乐其志意,不违厌其仁义道理也。”

(3).玩具名。即陀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梜者,鏇作独乐及盏。” 缪启愉 校释:“‘独乐’,即‘陀螺’,小儿玩具。”参见“ 陀螺 ”。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寒士

(1)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贫困的人

图形

(1)

(2) 画像,图绘形象

晶体的美丽的图形

(3) 指描画出物体的轮廓、形状或外部的界限

几何图形

上功

(1).最高的功绩。《吴子·励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餙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餚席无重器。”《晋书·刘颂传》:“会灭 吴 诸将争功,遣 颂 校其事,以 王浑 为上功, 王濬 为 * 。”

(2).崇尚劳作或功绩。上,通“ 尚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郑玄 注:“功,农功。”《管子·问》:“授事以能,则人上功。”

呈报功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今臣闻 云中 太守 魏尚 ……斩首上功,误差数级,下之吏, 尚 竟抵罪。”

投老

(1).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饥, 回 早夭而又贫。” 宋 杨万里 《周子及监簿挽诗》:“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轻迟。”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韵》:“急喉 何居士 ,投老乐湛湛。”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

王官

(1).王朝的官员。《左传·成公十一年》:“若治其故,则王官之邑也。” 唐 杜甫 《王命》诗:“深怀喻 蜀 意,慟哭望王官。” 宋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王官多不喜,天子以为忠。”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朝廷常收其俊伟,以补王官之缺。”

(2).指藩王府里的属官。《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初,考功郎中 姚坦 ,为 益王府 翊善,好直諫……﹝ 太宗 ﹞召 坦 ,慰諭之曰:‘卿居王官,为羣小所嫉,大为不易。’”《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一年二载,就陞你做王官,有官无职。”

范蠡

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他与文种协助勾践着手重建国家。经过长期准备,逐步为灭吴作好准备。前484年,吴王已杀谋臣伍子胥,勾践欲发兵攻吴,为他劝止。次年,吴王夫差率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国争霸,只留老弱残兵与太子在国看守,他认为是进攻吴国良机,便与勾践率师伐吴,大获全胜。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爱好养鱼。著《计然篇》、《养鱼经》。其言论还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等

西施

亦称“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淅江诸暨南)人,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人用以代称美女

膏沐

(1).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 集传:“膏,所以泽髮者;沐,涤首去垢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 楚 妃屏膏沐, 越 女乱粧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

(2).借喻德政或恩泽。《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沐也,盖喻德政。” 明 吾邱瑞 《运甓记·手板击凤》:“都督,我频年受膏沐,今日分辞往丹瀆,惧才疎力薄,有孤覆育。”

(1).洗沐;润泽。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日出雾露餘,青松如膏沐。”集注引 孙汝听 曰:“如膏沐者,言雾露之餘,松柏皆如洗沐也。” 宋 范成大 《衡永之间山路艰涩》诗:“晚来出前冈,路坦亭堠促;将士走相贺,喜色如膏沐。” 清 杜岕 《九日荔轩招泛虎丘观穫》诗:“是日值微雨,千林尽膏沐。”

(2).谓施惠。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祠堂所有,輒分之以恤孤寡,兴教育,足以膏沐族人。”

锦天绣地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一品

(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 唐 贾岛 《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 、 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

(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

(3).犹言一等;第一等。《南齐书·萧惠基传》:“当时能棊人 琅邪 王 抗 第一品, 吴郡 褚思庄 、 会稽 夏 赤 松 竝第二品。” 宋 王明清 《摭言杂说》:“京师 樊楼 畔有一小茶肆,甚瀟洒清洁,皆一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生)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 老舍 《正红旗下》三:“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

(4).一种。《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唐 贾公彦 疏:“泉始盖一品, 周景王 铸大钱,而有二品。”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羞无他物,则虽羞一品足矣。”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当时 扬州 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芳名

(1) 敬辞,称年轻女子的名字

(2) 美好的名声

芳名永垂

汗竹

借指史籍、书册。《晋书·地理志上》:“ 黄帝 则东海南 江 ,登 空 躡 岱 ,至於 崑峯 振轡, 崆山 访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 维摩 。”

霞蒸

云霞蒸腾貌。 明 申时行 《瑞莲赋》:“星敷电发,雾变霞蒸。触景而生态,随物而赋形。”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清才掇露,藻思霞蒸。”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会见

跟别人相见

安排在两点钟会见一位朋友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三度

三种尺寸。《周礼·考工记·辀人》:“輈有三度,轴有三理。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田马之輈,深有四尺,駑马之輈,深三尺有三寸。”

指治国必须考虑的三个方面。《管子·五辅》:“所谓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时,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