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漳南李几仲安斋诗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代

赋漳南李几仲安斋诗原文

羔豚蒸乳活脔牛,口腹造业夸炰羞。
傥知晚食足当肉,一饱何苦多营求。
先生睡美黑甜处,那闻钟鼓朝鸣楼。
布衾竹枕自稳暖,此念灰冷百不忧。
世间寝食乃日用,众生扰扰如蚍明蜉。
昔年我亦走南北,往反万里无停辀。
胸中不作异乡县,有似坐阅十数州。
云山浑如旧过眼,岁月不觉春已秋。
宿君斋屋亦偶尔,更仆笑语久未休。
夜阑各困且打睡,明月饥饱临时谋。

诗词问答

问:赋漳南李几仲安斋诗的作者是谁?答:张元干
问:赋漳南李几仲安斋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元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元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口腹

指饮食

口腹之欲

造业

(1).佛教语。做坏事。 南朝 梁 沉约 《忏悔文》:“虽造业者身,身随念灭,而念念相生,离续无已。” 宋 楼钥 《姜子谦以试邑锺离请益》:“前辈有为县公,退以贯珠诵佛。其叔父见之,云:‘汝欲为佛耶?’对曰:‘然。’叔笑曰:‘汝既做了知县,更望做佛耶?’言造业之多也。其人悚然,谨不敢为殃民害物等事。”《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 门积祖善良,未曾作恶造业。”

(2).创立基业。 清 姚莹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造业之祖,起微贱,服勤劳,行修於身,功及於物,天乃昌其后以报之。”

炰羞

精美的肴馔。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

晚食

(1).晚餐。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故推此晚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后,清虚无事。”《南史·齐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可四片破之,餘充晚食。’”

(2).《战国策·齐策四》:“ 斶 ( 颜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谓饥而后食,其味比于食肉。后用为甘于淡泊之典。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宋 朱熹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芹》:“晚食寧论肉,知君薄世荣。”

何苦

(1) 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带“呢”

你何苦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试一试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后加“呢”

生孩子的气,何苦呢?

营求

(1) 谋求

营求私利

(2) 寻访;寻求

营求诸野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黑甜

(1).酣睡。 宋 苏轼 《发广州》诗:“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餘。”自注:“俗谓睡为黑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 秦 已黑甜,摇之不觉。” 郭沫若 《星空》诗:“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甜,天机却永恒在转!”

(2).指鸦片。鸦片色黑,吸后有快感,故称。 许地山 《女儿心》七:“再前便是那抽鸦片的客人,手拿着烟枪,仰面打鼾,烟灯可还未灭,黑甜的气味绕缭四围。”

钟鼓

亦作“ 钟皷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2).钟和鼓。亦借指音乐。《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3).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4).钟和鼓。佛教法器。 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布衾

布被。《汉书·叙传下》:“布衾疎食,用俭飭身。”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三冬布衾单,暖气无一丝。”

竹枕

竹制的枕头。 唐 刘威 《冬夜旅怀》诗:“寒窗危竹枕,月过半牀阴。”《科学画报》1983年第12期:“夏天用的竹枕、石膏枕等可解暑去热,小孩用的米枕可帮助儿童头部的发育。”

稳暖

安稳和暖。 唐 白居易 《新制布裘袄》诗:“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灰冷

心灰意冷

他满腔炽烈的心情渐渐灰冷下来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寝食

睡觉和吃饭。亦用以泛指日常生活。《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謔。”《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宋江 在 桐庐 扎驻寨栅,又见折了 院小二 、 孟康 ,在帐中烦恼,寝食俱废,梦寐不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此等造诣,非可言传,只宜多购 元 曲,寝食其中,自能为其所化。”

日用

(1) 日常生活的费用

(2) 日常生活应用的

众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动物

芸芸众生

(2) 〈方〉∶畜生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往反

见“ 往返 ”。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异乡

外乡,外地他乡

飘泊异乡

有似

类似;如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驭文之法,有似於此。”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宋 张先 《定风波》词:“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十数

(1).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韦昭 注:“ 贾 、 唐 云:‘十数,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合此十数之位,以训导百官之体。’”此指王、公等十个等级。

(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庄子·德充符》:“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曰:‘与为人妻寧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成玄英 疏:“妇人美其才德,竞为其媵妾,十数未止。”《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晋 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古今言 左氏 《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水浒传》第一回:“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浑如

非常像;酷似

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斋屋

家居的房屋。《南史·王延之传》:“﹝ 延之 ﹞清贫,居宇穿漏, 褚彦回 以启 宋明帝 ,即敕材官为起三间斋屋。”

偶尔

很少出现;远不是经常的

他总是出外勤,偶尔回趟总部也呆不了多久

更仆

(1).更番相代。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更僕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仇朝鳌 注:“以番次更代使之也。” 宋 苏浻 《春日怀詹梁》诗:“岁寒相见愿始终,且莫嗔怪屡更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至日,除舍扫途,更僕眺望。”

(2).形容多,数不胜数。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已闻清论至更僕,更读新诗欲焚砚。”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传家功可述,更僕事堪追。”

(3).谓计算。 明 宋濂 《復古堂记》:“古今人物,其优劣不伦,虽更僕未能尽也,欲师古者,宜取则於上。”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文中别体字甚多,难以更僕。” 高燮 《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欲攻未攻又瑟缩,迷茫万象难更僕。”参见“ 更僕难数 ”。

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夜阑

夜将尽;夜深

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期。——蔡琰《胡笳十八拍》

夜阑更秉烛,相对成梦寐。——杜甫《羌村》

夜阑人静

打睡

睡觉

卧于花间,多打睡一会儿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时谋

应时的谋略。《文选·王粲<从军诗>之四》:“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吕延济 注:“ 粲 自恨无应时之谋,犹无才而具官位之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