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诸公赏心亭待月)

作者:王千秋 朝代:宋代

原文

楼压层城,斜阳敛、帆收南浦。
最好是、长江澄练,远山新雨。
□□留连邀皓月,一堂高敞祛隆暑。
问从来、佳赏有谁同,应难数。
舟横渡,车阗路。
催酒进,麾灯去。
放姮娥照座,不烦帘阻。
已见天清无屏翳,更须潮上喧阗鼓。
看波光、撩乱上樯竿,龙蛇舞。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和诸公赏心亭待月)》的作者是谁?答:王千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千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千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层城

(1).古代神话中 昆仑山 上的高城。《文选·张衡〈思玄赋〉》:“登 閬风 之层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善 注:“《淮南子》曰:‘ 崑崙 虚有三山, 閬风 、 桐版 、 玄圃 ,层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 昆仑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 * :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上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2).泛指仙乡。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悵望层城霞。”

(3).指京师;王宫。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层城匪迢越,广陌交驰骋。”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层城临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杨云鹏 《登濮州北城》诗:“层城高絶一攀躋,岁杪临风客思凄。” 清 张文光 《登汴城角楼》诗:“落日下层城,苍然远树平。” 龚骞 《九秋诗·秋水》:“綺阁层城秋夜长,明朝问讯湖边路。”

(5).指高山之巅。 宋 文同 《盘云坞》诗:“几曲上层城,盘盘次文石。”

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南浦

(1).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注:“愿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别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2).词牌名。 唐 《教坊记》有《南浦子》曲, 宋 词则借旧曲名另制新调。双调,分一百零二字平韵及一百零五字仄韵两体。 宋 人多填仄韵词。参阅《词谱·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县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阁》诗:“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西山雨。” 聂文郁 注:“本诗 南浦 ……应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诗:“ 南浦 随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罗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长吟帝子之高楼; 白下 长干 ,重启 谢公 之别墅。”

(4).古水名,一名 新开港 ,在今 武汉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适来往 南浦 ,欲问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县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最好

(1)

(2) 胜过所有的人和物

(3) 最佳,好到极点

煮咖啡的最好方法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澄练

白绢。 唐 唐彦谦 《汉代》诗:“水浄疑澄练,霞孤欲建标。”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五:“月出前村白,溪光炤澄练。”

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新雨

(1) 初春的雨;刚下过的雨

(2) 比喻新朋友

旧知新雨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皓月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高敞

高大,空间开阔(高敞的人民大会堂)

隆暑

酷热;盛暑。 晋 陆机 《从军行》:“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 南朝 梁 萧统 《扇赋》:“虽復草木燋枯,金沙销鑠,火山炽,寒泉涸,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却。”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且静僻无妄人跡,虽隆暑不汗。”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予心惮隆暑,念此将谁嗤。”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应难

(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横渡

从江河湖海的此岸到达彼岸。《尔雅·释水》“鬲津” 晋 郭璞 注:“水多阨狭,可隔以为津而横渡。”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万里 长江 横渡,极目 楚 天舒。”

姮娥

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即“嫦娥”

不烦

(1).无须烦劳。《荀子·彊国》:“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南史·宋武帝纪》:“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公慨然曰:‘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断不烦诸君曲笔。’后果殉难。”

(2).不急躁。《文选·宋玉<高唐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 李善 注:“不烦,不躁也。”

(3).不烦冗。《淮南子·主术训》:“法省而不烦。” 高诱 注:“烦,多也。”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然 秩 ( 刘秩 )书太略, 白 ( 宋白 )书太烦。不烦不略,最为适中者, 佑 ( 杜佑 )书也。”

天清

天气清朗。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天清,晏然无云。” 唐 韩愈 《明水赋》:“夜寂天清,烟消气明。”

屏翳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1)指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 汉 王逸 注:“云神, 丰隆 也,一曰 屏翳 。”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宴诸将祈晴感应灵宝斋词》:“羣山晓碧,天高而 屏翳 收云;六合风清,日迫而 羲和 弄轡。”(2)指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 晋 郭璞 注:“雨师,谓 屏翳 也。”《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 望舒 离金虎, 屏翳 吐重阴。”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屏翳 ,雨师名也。” 唐 张说 《喜雨赋》:“ 屏翳 慙其废职, 祝融 悔其迁怒。”(3)指雷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 屏翳 诛风伯而刑雨师。” 张守节 正义引 韦昭 曰:“雷师也。” 明 夏完淳 《观涛》诗:“雷鼓填填 屏翳 怒,海女霓旌乍有无。”(4)指风师。《文选·曹植〈洛神赋〉》:“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吕向 注:“ 屏翳 ,风师也。”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 飞廉 扇炭, 屏翳 营罏。”

喧阗

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喧哗,热闹。 唐 杜甫 《盐井》诗:“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宋 苏轼 《竹枝歌》:“水滨击鼓何喧闐,相将扣水求 屈原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即今清明时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闐,游人如蚁。”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夜戏》:“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黄景仁 《入市》诗:“喧填騶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 李大钊 《上海的童工问题》:“有些小孩子,在喧阗的机器声中,被放在摇篮中,或睡或醒。”

喧哗拥挤。 唐 陆乔 引 沉青箱 《过台城感旧》诗:“繁华今寂寞,朝市昔諠闐。”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凡新婚者,却扇之夕,亲朋杂沓,呼笑諠闐,谓之闹房。”

波光

水波反射出来的光。 后蜀 顾夐 《河传》词:“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明 刘基 《菩萨蛮·越城晚眺》词:“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綺罗。”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

撩乱

(1).纷乱;杂乱。 唐 韦应物 《答重阳》诗:“坐使惊霜鬢,撩乱已如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仔细把 鶯鶯 偷看,早教措大心撩乱。”《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了,只乐得眼花儿撩乱,心花儿怒发。”

(2).缤纷。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3).搅乱,扰乱。 冰心 《寄小读者》六:“我今日心厌凄恋的言词,再不说什么话来撩乱你们简单的意绪。” 叶紫 《电网外》四:“亲热的呼声,撩乱了 王伯伯 的视听。”

樯竿

船桅杆。 唐 刘禹锡 《淮阴行》:“好日起檣竿,乌飞惊五两。”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倒檣竿,立艣牀。盖上峡惟用艣及百丈,不復张帆矣。”

龙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