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原文

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
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
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
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
白日扃泉户,青春掩夜台。
旧堂阶草长,空院砌花开。
山晚铭旌去,郊寒骑吹回。
三川难可见,应惜庾公才。

诗词问答

问:《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岑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岑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岑参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岑参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00_158

参考注释

恩荣

谓受皇帝恩宠的荣耀。 南朝 宋 谢灵运 《命学士讲书》诗:“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官至抚臺,恩荣极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负朝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叙仕宦,述恩荣,详列子女生卒,而无一字言及其居官。”

尚书

(1)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宠赠

指帝王赠与。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誄德策勋,考终定謚。” 唐 苏颋 《赠司徒豆卢府君挽词》:“宠赠追 胡广 ,亲临比 贺循 。”

一门

(1).一道门户。《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 郈 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 错 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 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清 郑燮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曹 氏父子, 萧 家骨肉,一门之内,大小殊轨。”

(4).一个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5).犹言一类。 晋 张华 《游猎篇》:“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清 刘毓崧 《古谣谚序》:“ 臧 氏 懋循 之《诗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语》,则謡谚并收,然皆以謡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謡谚特编一集。”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南齐书·刘绘传》:“ 绘 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 张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缓韵, 顒 辞致綺捷, 绘 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 刘绘 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7).一件,一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门亲事,十分指望着九。”《红楼梦》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 老舍 《正红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梁斌 《红旗谱》十三:“ 二贵 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门里哭。”

画戟

(1).古兵器名。因有彩饰,故称。 唐 王维 《燕支行》:“画戟彫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刘恭父》词:“画戟斿闲刀入鞘。安石榴花,影落红栏小。”《花月痕》第五四回:“一枝画戟,东驰西突,所向披靡。”

(2).旧时常作为仪饰之用。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二:“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 梁公 觉有神。” 清 陈沂震 《试院即事》诗:“画戟森严昼漏迟,凝香燕寝日斜时。”

朱轮

(1).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 惲 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李善 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 唐 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诗:“明时塞詔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汉 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

夜色

夜晚的景色

夜色苍茫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泉台

(1).台名。 春秋 鲁庄公 筑。在 泉宫 中。《春秋·文公十六年》:“毁 泉臺 。”《公羊传·文公十六年》:“ 泉臺 者何? 郎臺 也。 郎臺 则曷为谓之 泉臺 ,未成为 郎臺 ,既成为 泉臺 。”

(2).墓穴。亦指阴间。 唐 骆宾王 《乐大夫挽辞》之五:“忽见泉臺路,犹疑水镜悬。”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寃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臺。” 清 周亮工 《哭黄济叔》诗:“海屿书方寄,泉臺客不回。”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朝服

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

金印

(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苏辙 《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黄遵宪 《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2).借指官职。 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3).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 张员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生尘

(1).沾上尘埃。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柳永 《荔支香》词:“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天下无事日久,兵甲生尘。”

(2).形容中空无物。《东观汉记·范冉传》:“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金 元好问 《真味斋》诗:“麄饭寒虀老此身,高人那计甑生尘。”

(3).谓生鄙吝的尘想。 金 元好问 《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诗:“三月不见君,渴心欲生尘。”参见“ 生鄙 ”。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泉户

墓门。 唐 包佶 《昭德泉后挽歌词》:“龟兆开泉户,禽巢闭画梁。” 唐 白居易 《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勒名泉户,作范闺门。” 清 彭孙贻 《虔台寒食怨诗》:“几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蝇弔泉户。”

青春

(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夜台

坟墓。亦借指阴间。 南朝 梁 沉约 《伤美人赋》:“曾未申其巧笑,忽沦躯於夜臺。”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寄》诗:“华屋坐来能几日?夜臺归去便千秋。” 宋 梅尧臣 《吴资政挽词》诗之二:“夜臺埋琬琰,陇道刻騏驎。” 明 唐寅 《绮疏遗恨》诗之一:“闻説夜臺侵骨冷,可怜无路寄寒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伯言》:“谁谓夜臺无天日哉?” 清 无名氏 《亡国恨·缳杰》:“俺今日和你呵,依稀握手喁喁,再做夜臺夫妇。”

堂阶

厅堂前的台阶。《宋书·乐志四》:“茨草秽堂阶,埽截不得生。” 唐 杜甫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广文到官舍,繫马堂阶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前母 张太夫人 ,有婢曰 绣鸞 ,尝月夜坐堂阶。”

空院

荒芜冷寂的庭院。 唐 岑参 《故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之二:“旧堂阶草长,空院砌花开。” 唐 张祜 《题杭州孤山寺》诗:“断桥荒蘚涩,空院落花深。”

铭旌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郊寒

唐 代 孟郊 诗,清峭寒瘦,好作苦语,故称。 宋 朱熹 《西江月》词:“句稳翻嫌 白 俗,情高却笑 郊 寒。” 清 谭嗣同 《阻风洞庭湖赠李君时敏》诗之四:“ 援 晚可怜成画虎, 郊 寒苦恨不为龙。”

骑吹

古代军中的一种骑在马上演奏的器乐合奏。《汉书·礼乐志》:“骑吹鼓员三人。”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吹部》:“警鼓,二人执朱旛引乐,衣文戴冠,已上乐人皆骑马乐即谓之骑吹,俗乐亦有骑吹也。” 宋 范成大 《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诗:“客游 瀟湘 逢骑吹,知公已为苍生起。”

三川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泾 、 渭 、 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东周 以 河 、 洛 、 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阳。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阳》诗:“前登 阳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赵殿成 注:“《史记》索隐:三川,今 洛阳 也。”

可见

可以看得见,可以知道

由此可见

公才

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又名之曰:‘ 孙 ( 孙礼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卢 ( 卢毓 )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 唐 刘长卿 《哭陈歙州》诗:“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参见“ 公才公望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