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韩尚书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别韩尚书原文

南山之作险以壮,南溪之作閒以放。
流风莫和况当家,南涧先生堪颉颃。
吾州自昔寡所传,一自南渡居群贤。
迩来寂寞谁嗣焉,先生筑屋南山边。
先生事业本廊庙,履声夙已明光到,阖庐固非避寒暑,大厦万间均覆帱。
我家为庶为清门,早因昭德容攀援。
自期松柏岁寒后,不入桃李春风园。
乡者屡见不一见,何但怀刺亦行卷。
胡为于此不继来,衣食遑遑游苦倦。
扁舟去矣江复湖,可能不一趋庭隅。
吹嘘上天不敢望,赠言于此能无乎。

诗词问答

问:别韩尚书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别韩尚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南溪

(1).指 四川 成都 西郊的 浣花溪 , 锦江 的支流。 唐 杜甫 《汉川王大录事宅作》诗:“ 南溪 老病客,相见下肩舆。” 唐 杜甫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诗:“为问 南溪 竹,抽梢合过墙。” 仇兆鳌 注:“ 南溪 即 浣花溪 。”参见“ 浣花溪 ”。

(2).指 河南 登封县 的 南溪 。 金 元好问 《南溪》诗:“ 南溪 酒熟清而醇, 北溪 梅花发兴新。” 郝树侯 注:“ 南溪 发源于 河南 登封县 少室山 南麓,为 潁水 的上源之一。”

流风

(1).前代流传下来的风气。多指好的风气。《孟子·公孙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宋 叶适 《祭石似之文》:“初美俗之愿成,扶众俊以济艰;及流风之欲泯,忌独洁之胜顽。” 郑振铎 《文学杂论·谴责小说》:“这个时候,小说真成了谴责的工具,小说家真成为人家隐事的侦探者与揭发者了。其流风至今而未衰。”

(2).随风流行。《楚辞·九章·悲回风》:“凌 * 而流风兮,託 彭咸 之所居。” 洪兴祖 补注:“言乘风波而流行也。” 汉 张衡 《南都赋》:“弹琴擫籥,流风徘徊。”

(3).疾风;长风。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流风惨冽,素雪飘零。”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当阶溅舞衣。” 郭沫若 《登阅江楼怀叶挺及独立团诸同志》诗:“ 閲江楼 上流风远,心绕 延河 烈士园。”

当家

经营管理者

她是我们厂里的好当家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颉颃

(1) 鸟上下飞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诗·邶风·燕燕》

何缘交颈为鸳鸯!期颉颃兮共撬翔。——《警世通言》

(2) 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藩夏连辉,颉顽名辈。——《晋书·文苑传序》

故颉颃以傲世。——《东方朔画赞》

浙江才士,二人不相颉颃。——《英烈传》

自昔

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一自

犹言自从。 唐 杜甫 《復愁》诗之五:“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君王行醖酿箇谎。”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四:“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辞·九章·哀郢》:“当 陵阳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记·晋世家》:“五年春, 晋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卫 , 卫 人弗许。还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卫 。” 唐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2).犹南迁。 晋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长江 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宋史·孝宗纪赞》:“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择 太祖 之后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

群贤

众多的德才兼备的人。 汉 班固 《 * 通·谏诤》:“虽无道不失天下,仗羣贤也。”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羣贤毕至,少长咸集。”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说者以为 杜 诗最雄壮,‘其气魄力量自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

迩来

最近以来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事业

(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廊庙

指朝廷

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国语·越语下》

廊庙之宝,弃于沟渠。——《后汉书·孟尝传》

廊庙无才天下求

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阖庐

住屋。《左传·襄公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庐以辟燥湿寒暑。” 杨伯峻 注:“此闔庐为一词,意即屋宇、房舍。” 明 宋濂 《燕书》之八:“吾儕小人得有闔庐以蔽风雨者,非君赐与!”

寒暑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大厦

高大的房子

公共大厦

覆帱

亦作“ 覆燾 ”。犹覆被。谓施恩,加惠。《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悠然一望,覆幬虽广,嗟不容乎此生。” 明 宋濂 《先大父碑阴记》:“惟我显考府君 宋公 ,树善深长,不自食其报,持以覆燾后人。”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化民成俗,迁善改过,亦难为治,非覆幬羣生之意也。”

我家

(1).称自己。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小人》:“ 宣和 间,有 辽国 右金吾卫上将军 韩正 归朝,授检校少保节度使,对中人以上説话,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即称我家。”《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计氏 説道:‘我家脸丑脚大,称不起和一伙汉子打围,躲在家中,安我过日子的分罢了。’”

(2).我们家;我家的。《汉书·霍光传》:“丞相数言我家,独无罪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王珣 疾,临困,问 王武冈 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新唐书·崔液传》:“ 液 字 润甫 ,尤工五言诗。 湜 叹,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龟龙也。’”

清门

寒素之家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昭德

(1).明德;美德。《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

(2).宣扬美德。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

(3). 汉 代雅舞名。 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攀援

(1) 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

(2) 援引提拔;支持。援用,引用

(3) 追随,依附

自期

(1).自己期望;自许。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 宋 陆游 《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 纯甫 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 诸葛孔明 、 王景略 自期。”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

(2).自订期限。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宋 苏辙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3).自己认定;自认为。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自期必死,而卒未尝死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徒自期于心无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学,往往出于此。”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岁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宋 杨万里 《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牘,桃李春风冠集英。” 清 金人瑞 《吴明府生日》诗:“菖蒲夜雨平郊坰,桃李春风动学墙。”

不一

(1)

不一致,不相同

意见不一

(2)

有差异,质量不同

质量不一

(3)

旧时书信末尾用语,表示不一一详说

何但

(1).犹何必。《汉书·武帝纪》:“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

(2).岂止。《汉书·严助传》:“且 秦 举 咸阳 而弃之,何但 越 也!”《孔子家语·相鲁》:“虽天下可乎,何但 鲁国 而已哉!”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若姑以疲惫临之,则何但卤莽而已,更虞闕败,上累生成。”

怀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行卷

(1). 唐 代习尚,应举者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延誉,称为行卷。 唐 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文尚不復作,况復能学人行卷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唐人行卷》:“ 唐 人举进士必行卷者,为缄轴,録其所著文以献主司也。”因也称士子于考试前所上显贵的诗文。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播》:“ 播 以郎中典 蘄州 ,有 李生 携诗謁之, 播 曰:‘此吾未第时行卷也。’”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 唐 士子应举,多遍謁藩镇、州郡丐脂润……至所干投行卷,半属讇词,概出贋剿。”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唐 以诗文取士,但也看社会上的名声,所以士子入京应试,也须豫先干谒名公,呈献诗文,冀其称誉,这诗文叫作行卷。”

(2). 明 代坊肆所刻举人中式的诗文。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十八房》:“至﹝ 万历 ﹞乙卯以后,而坊刻有四种……曰行卷,则举人之作。”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李太虚 ﹞因购 吴 ( 吴梅村 )行卷,携以北上,为延誉京师。”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遑遑

惊慌不安的样子。也作“皇皇”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能不

(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

(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趋庭

亦作“趍庭”。《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吹嘘

(1)

(2)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他的运气没有什么可以吹嘘的

(3) 口出气;嘘气

(4) 过分夸奖

这辆轿车并不像销售商所吹嘘的那样好

(5) 对人或事过分吹捧

新闻发布人员必须注意不夸大,不吹嘘

上天

(1) 进入天空,进入太空

飞机早已上天多时

(2) 婉辞,指人死亡

(3) 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赠言

临别给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励的话

临别赠言

能无

反问语。犹能不。《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於大国,能无亡乎?” 明 刘基 《旅兴》诗之十:“人生非草木,能无感中情?”参见“ 能不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