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原文

七闽多山水,两淮好风月。
潇湘之烟云,巴广之雨雪。

诗词问答

问: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问: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白玉蟾的名句有哪些?答:白玉蟾名句大全

白玉蟾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书法欣赏

白玉蟾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书法作品欣赏
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赠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七闽

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闽 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贾公彦 疏:“ 叔熊 居 濮 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 七闽 。”后称 福建省 为 闽 或 七闽 。 宋 苏轼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空使 吴 儿怨不留,青山漫漫 七闽 路。”《剪灯新话·三山福地记》:“时有 陈有定 据守 福建 , 七闽 颇安。”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 七闽 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两淮

(1). 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 、 淮西 ,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宋史·地理志一》:“ 高宗 苍黄渡 江 ,驻蹕 吴会 ,中原、 陕右 尽入於 金 ,东画长 淮 ,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 、 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 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 元 吴莱 《风雨渡扬子江》诗:“ 三楚 畸民类鱼鱉, 两淮 大将犹熊虎。”

(2).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两淮 盐场盐课银,岁不下数万千两。”《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又在 两淮 南北,直到 瓜州 地面,造起几所义庄。”

(3). 淮阴 和 淮安 的合称。解放初有 两淮市 。

(4). 安徽省 淮南市 和 淮北市 的合称。《人民日报》1984.4.18:“以开采利用 两淮 煤炭和水力资源为重心,把 安徽 建成主要的能源基地。”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