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寺僧舍古梅一树皆荣而顶独枯即席为赋

作者:林景熙 朝代:宋代

原文

铁虬偃蹇八尺强,云屋深深吹玉香。
开遍枝南与枝北,顶顽不受春风德。
悄如枯禅坐瞿昙,霓旌羽葆来毵毵。
世情冷暖异荣朽,道眼看来两何有。
炎州岭上识袒衣,参横月落皆玄机。
老僧与客一笑顷,醉籍莓苔弄疏影。
醒来忽忆孤山前,系舟老树飞雪天。
翠羽无声江色冻,夜兰秉烛浑疑梦。

诗词问答

问:《宝积寺僧舍古梅一树皆荣而顶独枯即席为赋》的作者是谁?答:林景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景熙的名句有哪些?答:林景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偃蹇

(1) 高耸

(2) 骄横;傲慢

惧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那些督抚贵人点了点头,他就得意的了不得,从此就故作偃蹇之态去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 困顿;窘迫

叔宝道:“小弟当时偃蹇。——《隋唐演义》

(4) 形容委曲婉转的样子

云屋

(1).高楼。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序:“青牛文梓,白鹤贞松,运以置宫,崇斯云屋。” 宋 周邦彦 《迎春乐》词:“清池小圃开云屋。结春伴、往来熟。”

(2).指 汉成帝 时的 三云殿 。

(3).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唐 皮日休 《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鹤雏入夜归云屋,乳管逢春落石牀。” 宋 梅尧臣 《送马行之都官》诗:“ 钱塘湖 上寻云屋, 巾子峯 前种槿篱。” 宋 陆游 《游学射山遇景道人》诗:“客来不知处,鸡犬望云屋。”

深深

(1) 形容程度深或强烈

在深深的痛苦中

(2) 指进入的距离远

把桩深深打进地下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禅坐

谓僧侣端坐静修。 唐 王维 《过福禅师兰若》诗:“欲知禪坐久,行路长春芳。”

瞿昙

(1). 释迦牟尼 的姓。一译 乔答摩 (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 宋 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 瞿曇 问宿因。”《辽史·礼志六》:“ 悉达太子 者,西域 净梵王 子,姓 瞿曇 氏,名 释迦牟尼 。以其觉性,称之曰‘佛’。”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这花呵,不学他 瞿曇 对 迦叶 糊涂笑捻,谩劳他诸天女访 维摩 撒漫飞旋。”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但是, 瞿昙 ( 释迦牟尼 )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

(2).借指和尚。 明 张煌言 《过仙洞访石田出荔枝为供》诗:“君自瞿曇我自客,相逢疑是 岭 南时。” 清 方文 《水月庵同盛伯含宿兼呈退谷师》诗:“湖上相逢如梦寐,风前一笑两瞿曇。”

霓旌

(1).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 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 韦庄 《喜迁莺》词:“香满衣,云满路,鸞凤绕身飞舞。霓旌絳节一羣羣,引见 玉华君 。”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 明 夏完淳 《观涛》诗:“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陆采 《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羽葆

(1).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礼记·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孔颖达 疏:“御棺用羽葆者,《杂记》云:诸侯用匠人持羽葆,以鸟羽注於柄末如盖,而御者执之居前,以指挥为节度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傅,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六十人。” 张铣 注:“羽葆,班剑,并葬之仪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

(2).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书·韩延寿传》:“建幢棨,植羽葆。” 颜师古 注:“羽葆,聚翟尾为之,亦今纛之类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因而游猎,乘大輅,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元臣举国降,羽葆蒙尘狩。”羽葆,一本作“ 天子 ”。

毵毵

毛发、枝条等细长垂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绿岸毵毵杨柳垂

世情

世上的种种情形;世态人情

不懂世情

冷暖

泛指日常生活起居

关心农民的冷暖

道眼

(1).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

(3).办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个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连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儿越走越窄,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一:“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

看来

就所能看到或判定的范围来说

现在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糟,你说呢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炎州

《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西海之草,炎州之烟。”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书》诗:“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参横

参星横斜。指夜深。 三国 魏 曹植 《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宋 秦观 《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诗:“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销尽令人老。”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唐客斋 ﹞雅好宾客,舃屐到门,欢然握手,袒裼呼卢,参横月落。”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 王叟 ﹞与 李嫗 谈故事,每月落参横,仅见烟斗中一星火,而谈犹弗止。”

玄机

(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韩愈 《与孟简尚书书》:“ 潮州 时,有一老僧号 大颠 ,颇聪明,识道理。” 宋 陆游 《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復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僧。” 清 郑燮 《题画兰二十一则》之七:“昔游 天目山 ,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称。《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为儿,以报盖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莓苔

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疏影

(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碧梧苍竹,疎影离离。”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铁栅的疏影,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

(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系舟

泊舟。 唐 杜甫 《洞房》诗:“繫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 郭沫若 《渔翁吟》:“渔翁来卖鱼,繫舟轮船下。”

翠羽

(1).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逸周书·王会》:“正南: 甌邓 、 桂国 、 损子 、 产里 、 百濮 、 九菌 ,请令以珠璣、瑇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 * 为献。”《文选·曹植<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 刘良 注:“金摇,釵也;熠烁,光色也;又饰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剑鞘,黄金鏤马缨。”

(2).翠鸟。 唐 顾况 《芙蓉榭》诗:“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诗:“飞来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阳坐衰草。”

(3).绿色的羽毛。 唐 罗隐 《鹦鹉》诗:“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 南地暖 陇 西寒。”

(4).指鸟翼。 前蜀 韦庄 《归国谣》词:“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5).比喻青葱的树叶。 唐 杨炯 《折杨柳》诗:“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银汉。” 宋 苏轼 《浣溪沙》词:“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6).借指珍宝。《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 李周翰 注:“将其意,谓以寳币申厚意也。”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无声

没有一点声音

无声无息

江色

(1).江之水色。 唐 岑参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诗:“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 宋 陆游 《春晴泛舟》诗:“鳞鳞江色涨石黛,裊裊柳丝摇麯尘。”

(2).指江上景色。 明 林鸿 《同郑二宣江上泛舟》诗:“载酒入江色,酒多江復长。”

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