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雨不出简张端袤昆仲符伯筹诸兄

作者:刘宰 朝代:宋代

原文

我居市北子市南,中间万口喧春蚕。
子来自南我自北,缭绕东西厌匍匐。
块坐不言中有得,谷鸟一声惊昼息。
翻然却念友多闻,独有君家好弟昆。
啸轩团团朝至昏,古往今来入付论。
举来握手眇乾坤,一鼓平沙万马奔。
隔墙更唤符夫子,青眼相看忘汝尔。
金丸屡堕铜壶冰,欲竟书囊了无底。
不辞勇往问荀陈,修竹亭前一欠伸。
朝来好语闻行人,老龙驾雨上天津。

诗词问答

问:《畏雨不出简张端袤昆仲符伯筹诸兄》的作者是谁?答:刘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宰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春蚕

春季饲养的蚕。 晋 傅玄 《明月篇》:“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春蚕度纲,綺地应纺;秋梭鸣机,织为褧衣。”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妇功春蚕溢,穡事秋田穫。” 清 马銮 《投梭女》诗:“早识春蚕丝已尽,当时应悔误投梭。”

来自

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主要收入来自开采煤矿

我自

犹我咱。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我自寒灰槁木,凝神处,不觉重酣。”《水浒传》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崑崙 。”

缭绕

(1) 一圈圈向上飘起

炊烟缭绕

(2) 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

余音缭绕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匍匐

(1) 以腹贴地前进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巡逻兵在敌军炮火下匍匐过阵地

(2) 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

匍匐前进

(3) 使自己俯卧

匍匐在主子脚下

块坐

独坐。 宋 刘克庄 《鹊桥仙·足痛》词:“有时块坐,有时扶起,门外草深三尺。” 金 元好问 《甲寅正月二十三日故关道中》诗之三:“人七因循过,元宵块坐休。”《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孤馆无聊,睡起块坐。”

言中

谓发生的情况不出所言。 沙汀 《闯关》十二:“这才叫不幸而言中,情况果然发展到了最坏的境地。”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领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张载 《正蒙·有德》:“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如:学习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脚走, 上海县 跟着又来。并不是欺他官小,对不住他,只好挡驾;见面之后,有得同你缠。”

翻然

(1) 形容改变得很快而彻底

翻然悔悟

(2) 也作“幡然”

多闻

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独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 *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玄英 疏:“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故名独有。”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弟昆

亦作“ 弟晜 ”。弟兄。 唐 杜甫 《彭衙行》诗:“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八:“吾师 卜子夏 ,四海皆弟昆。” 元 师严 《大阅》诗:“既同事王室,於义如弟晜。”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矜华靡而羞质野,其视 印度 盖与 西羗 、 马来 相等。由是言之, 汉 土弟昆皆贾竪之见耳。”

团团

(1) 圆圆的样子

团团似明月

(2) 引申为肥胖

面团团

(3) 圆月

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宋· 孔平仲《月夜》

(4) 簇聚的样子

树碧团团

(5) 围绕、旋转的样子

团团一遭土墙

(6) 全部;到处

团团寻踪迹

(7) 球状物

捏成团团

古往今来

(1) 古代逝去,今世到来,也含有将来之意

自然这块玉到底有些来历。况且你女婿养下来就嘴里含着的。古往今来,你们听见过这么第二个么?——《红楼梦》

他们为振兴中华的献身精神,使我想到:古往今来,凡是真正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

(2) 亦作“今往古来”

握手

通常用于会见或告别时,两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后两手上下轻轻摇动,以表示友谊、热情、良好祝愿,或慰问,或仅系一种礼节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一鼓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晋 赵鞅 、 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 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鐘,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 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 峻 ( 苏峻 )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将军, 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 操 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敌人跑掉一个!”参见“ 一鼓作气 ”。

平沙

(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隔墙

把一个结构(如房屋、房间或围栏)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开的内墙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青眼相看

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汝尔

彼此以“汝尔”相称。表示不拘礼;不以尊贵待之。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而今憔悴一羸马,逆旅担夫相汝尔。”参见“ 尔汝 ”。

金丸

(1).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长安 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唐 骆宾王 《畴昔篇》:“且知无玉饌,谁肯逐金丸?” 宋 陆游 《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

(2).指金黄色的果实。 明 高启 《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箇金丸待我尝。”

(3).比喻明亮的圆月。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 戏马臺 西山鬱蟠。”

铜壶

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 唐 顾况 《乐府》:“玉醴随觴至,铜壶逐漏行。” 宋 王安石 《春寒》诗:“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澁铜壶漏更长。”《水浒传》第三一回:“五鼓楼头,点点铜壶正滴。”《花月痕》第四一回:“别泪铜壶共滴,愁肠兰燄同煎。”参见“ 刻漏 ”。

书囊

盛书籍的袋子。 唐 岑参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诗:“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收拾琴剑背书囊。” 郑振铎 《集外诗·云与月》:“当你提了书囊出门时,我便要随了你。”

了无

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不辞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勇往

奋勇前进。 宋 杨万里 《观水叹》诗之二:“回风打别港,勇往遮不住。”《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或火其祠,或沉其像,勇往不顾,以是人亦以胆气许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然而这诧异使伊喜欢,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

竹亭

(1).竹林中的亭子。

(2).用竹建造的亭子。 唐 韦应物 《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诗:“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 宋 梅尧臣 《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竹亭临水美可爱,嗑咂草木皆吐苞。” 周瘦鹃 《行云集·新西湖》:“一带用刺杉木作成的走廊和两座伸出湖滩的竹亭,朴雅可喜。”

欠伸

疲倦时打呵欠、伸懒腰

惊觉欠伸。——《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好语

(1).赞扬、称颂的话。《史记·南越列传》:“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説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復归,亡国之势也。” 唐 李贺 《沙路曲》:“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汇解:“好语,谓民间称颂之语。”

(2).指仁义之言,善言。《世说新语·言语》“ 魏明帝 为外祖母筑馆於 甄氏 ” 刘孝标 注引《魏末传》:“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復杀其子。’ 文帝 曰:‘好语动人心。’”

(3).佳音,好消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素书传好语,絳帐赴佳期。”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三:“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十一月旦日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深知覆育长。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

(4).温和婉转的话。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秘书曲水砚》:“ 大受 以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郑 以好语调停之。”

(5).态度和悦地对人说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引经》:“有 王生 者,宅为人所夺,久不给直,讼於官。 陈 不能决,第好语曰:‘《毛诗》云:维鹊有巢,维鳩居之。 王秀才 独不能作鹊耶?’闻者笑之。”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老龙

(1).指 老子 。语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 老子 ,其犹龙邪!”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春游有感》诗之五:“自知勋业输 雏凤 ,且学心神似 老龙 。”

(2).龙图阁学士的别称。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上:“旧制,直龙图阁谓之‘假龙’,龙图阁待制谓之‘小龙’,龙图阁直学士谓之‘大龙’,龙图阁学士谓之‘老龙’。”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老龙、大龙、小龙,皆龙图学士之称也。”

天津

(1).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王逸 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汉津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宋 欧阳修 《鹊桥仙》词:“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2).指 天津桥 。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宋 张耒 《和周廉彦》:“修禊 洛 滨期一醉, 天津 春浪緑浮堤。”参见“ 天津桥 ”。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