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作者:王吉昌 朝代:元代

永遇乐原文

蜗角功名,蝇头利赂,慨然除剿。
唾手提锋,剔开关要,个里玄元晓。
迷云瓦解,禅天冰莹,顿露月明风袅。
印千派、绿水澄澄,普浸一轮皎皎。
卓然独立,圆融模样,迩遐一混不扰。
来往分明,断常都泯,吉应阳魂兆。
清凉彼岸,妙明活计,坐卧玉花窈窕。
巍巍证、无漏功圆,圣机了

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的作者是谁?答:王吉昌
问:永遇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永遇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吉昌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吉昌名句大全

王吉昌永遇乐书法欣赏

王吉昌永遇乐书法作品欣赏
永遇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蜗角

(1).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 南朝 梁 沉约 《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羊肠莫守,蜗角旋孤。” 清 赵翼 《题孙子潇翰林诗册》诗:“妙知蜗角有战场,伏尸百万地犹剩。” 胡怀琛 《乙卯杂诗》:“蜗角潜居事底干,楼臺一寸且偷安。”参见“ 蜗角鬭争 ”。

(2).见“ 蜗角虚名 ”。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蝇头利

见“ 蝇头微利 ”。

慨然

(1) 形容感慨

慨然长叹

(2) 形容慷慨

慨然相赠

唾手

比喻极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勃 ( 萧勃 )之别将 欧阳頠 军 苦竹滩 , 陈武帝 遣 周文育 总师,唾手而禽 頠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七:“若是从里面放起火来, 吴六 等人不被烧死,军心也乱,唾手可解决战斗。”

关要

(1).关塞要地。《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宋书·索虏传》:“愚谓宜长驱 中山 ,据其关要。” 许杰 《邻居》一:“她神志清醒了许多,好像已经过了极危险的关要,重见到自己的亲人。”

(2).指关键和要点。《朱子语类》卷七一:“公説关要处未甚分明。”

个里

亦作“ 个裡 ”。此中;其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諦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胡慎容 ﹞《窥采齐晓粧》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裡伊谁解效顰?’”

箇裏:此中;其中。 唐 王维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 宋 黄庭坚 《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玄元

(1).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 高诱 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 玄玄 ”。

(2).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晋书·李玄盛传》:“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

(3).指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 玄元 ,业纘皇极。”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若能参透诗中意,尽在 玄元 一卷书。” 清 金农 《老子祠李花》诗:“玉鈿雾縠休轻比,恐污 玄元 七叶孙。”参见“ 玄元皇帝 ”。

迷云

谓知觉迷惘,如蒙云雾。《楞严经》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 唐 王勃 《释迦佛赋》:“目容修广於青莲,寒生定水;毫相分明於皓月,照破迷云。”

瓦解

比喻崩溃解体;使崩溃解体

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殖民帝国瓦解了

禅天

佛教语。指修习禅定所能达到的 * 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宋 王安石 《示宝觉》诗之一:“翛然迥出山林外,别有禪天好浄居。”

冰莹

谓寒冰光亮透明。 唐 元稹 《谕宝》诗之二:“镜悬姦胆露,剑拂妖蛇裂,珠生照乘光,冰莹环坐热。”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诗:“冰莹怀贪水,霜清顾痛巖。珠璣当尽掷,薏苡詎能谗。”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澄澄

清澈明洁貌。 晋 阮修 《上巳会诗》:“澄澄緑水,澹澹其波。”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搅孤眠西风泠泠。”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她却仍然睁着两只澄澄的大眼望着我。”

一轮

(1).表数量。用称圆月、红日等。 唐 孟郊 《读张碧集》诗:“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卧一榻清风,看一轮明月,盖一片白云,枕一块顽石。”《水浒传》第八六回:“只见四面狂风,扫退浮云,现出明朗朗一轮红日。”

(2).表数量。用称循环一次的事物或动作。《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马三爸 比我小一轮,属牛的,今年七十一。”按:此谓小十二岁。如:篮球冠军赛已经打了一轮。

(3).特指月亮。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景德传灯录·幼璋禅师》:“恁么即一轮高挂,万国同观去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范小仙》:“如此良宵,若有灯戏看,庶不负此一轮。”

(4).表动量。犹一转。 鲁迅 《彷徨·祝福》:“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赵太爷 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

皎皎

(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卓然

卓越;突出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圆融

(1).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楞严经》卷十七:“ 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模样

(1) 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

这孩子的模样像他妈妈

(2) 表示约略

她呆了有半小时模样

迩遐

犹遐迩。 宋 苏轼 《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金史·乐志下》:“曲礼告成,邇遐属望。” 明 宋濂 《康公神道碑铭》:“皇帝即位之三载,混一华夷,声教所被,罔间邇遐。”

一混

完全隐迹。 宋 欧阳修 《石曼卿墓表》:“自顾不合於时,乃一混於酒。”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断常

佛教语。断见与常见。《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佛説法,不著二边,亦不著断,亦不著常。如似八正道説法,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赵殿成 笺注:“《涅槃经》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楞伽经》离於断常有无等见。”参见“ 断见 ”。

吉应

吉祥的征兆。《北史·薛濬传》:“ 濬 初为儿时,与宗中儿戏涧滨,见一黄蛇,有角及足……僧曰:‘此儿之吉应’。”

阳魂

日的别称。亦指日的魂魄、精气。 宋 梅尧臣 《长歌行》:“日中不见影,阳魂与鬼并。”《西游记》第三六回:“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彼岸

(1) 另一边,对岸

大西洋彼岸

(2) 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到达理想的彼岸

(3) 佛教。认为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

活计

(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坐卧

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玉花

(1).指华丽的花纹装饰。 北周 庾信 《镜赋》:“玉花簟上,金莲帐里。”

(2).玉雕的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又 吴越国 王所捨铜像天尊十位……玉花八株,铜三清像,金银字经二百函。”

(3).白花。 宋 杨万里 《万安出郭早行》诗:“玉花小朶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

(4).比喻闪烁的光芒。 唐 李贺 《平城下》诗:“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鬢髮。” 王琦 汇解:“玉花,谓剑光明洁有同玉色。”

(5).比喻水花。 宋 苏轼 《戏作放鱼》诗:“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二六引无名氏诗云:“坐爱春泉响翠微,玉花吹溼薜萝衣。”

(6).比喻雪花。 宋 苏舜钦 《小酌》诗:“寒雀喧喧满竹枝,惊风淅沥玉花飞。”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元 陈浮 《江天暮雪》诗:“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7).指玉花骢。 唐 杜甫 《丹青引》:“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嚮。”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元狩 虎脊聊可友, 开元 玉花何足奇。”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漏

(1).不泄露。《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温树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无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

(3).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