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紫岩寺

作者:孟大武 朝代:宋代

题紫岩寺原文

路入溪声远,秋深树影稀。
涧云藏鸟语,松露滴人衣。
诗战蜂腰怯,茶分粥面肥。
胜游殊未厌,肯为夜寒归。

诗词问答

问:题紫岩寺的作者是谁?答:孟大武
问:题紫岩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孟大武的名句有哪些?答:孟大武名句大全

孟大武题紫岩寺书法欣赏

孟大武题紫岩寺书法作品欣赏
题紫岩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溪声

溪涧的流水声。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宋 陆游 《登紫翠楼》诗:“水落溪声壮,天寒山色奇。” 清 赵俞 《溪声》诗:“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

秋深

深秋。指晚秋时节。 南朝 陈 陈叔齐 《籁纪》:“擣衣者,秋深治衣之声也。”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绅 《重别西湖》诗:“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树影

树木的影子。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 黄牛峡 静滩声转, 白马江 寒树影稀。”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三:“ 翔鸞阁 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卷上:“寒风淅沥山无数,树影参差月未斜。”

鸟语

(1).鸟鸣声。《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葛卢 辩音於鸣牛。” 宋 梅尧臣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绿草如茵,林木参天,时闻清脆的鸟语。”

(2).指难懂的言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露滴

露水珠。 唐 赵彦昭 《秋朝木芙蓉》诗:“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 卢氏 《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璫,露滴寒如水。” 郁达夫 《沉沦》四:“稻上的露滴,还同明珠似的挂在那里。”

蜂腰

亦作“蠭腰”。1.蜂体中部细狭的部分。比喻人的细腰。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杪忽蜂腰,虚见辱於齐斧;突梯鼠首,滥欲寄於旄头。” 唐 皇甫松 《抛球乐》词:“红拨一声飘,轻裘坠越綃,坠越綃。带翻金孔雀,香满绣蜂腰。”

(2).蜂腰中间细,比喻居中者最差。典出《南史·周弘直传》:“ 弘直 方雅敦厚,气调高於次昆。或问三 周 孰贤,人曰:‘若蜂腰矣。’”三 周 ,指 南朝 梁 周弘正 、 弘让 、 弘直 兄弟。 弘正 善谈玄理, 弘直 方雅敦厚,唯 弘让 简素,曾任叛将 侯景 伪官,故时人讥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 端人先生 恒病余不能饮……及余典试得 临溪 ,以书报先生。先生覆札曰:‘吾再传有此君,闻之起舞。但终恨君是蜂腰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陆眉生给谏》:“给諫为 汪勤果 军门壻,军门武人,而相攸有识。长适 吴和甫 少宰,三适 黄孝侯 少司空,给諫其蜂腰。”

(3).比喻事物之间的转折。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八:“ 中国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辈青年,刚处于社会思想史的‘蜂腰时期’。”

(4).旧诗作法中的八病之一。相传为 南朝 梁 沉约 所提出。《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 唐 寒山 《诗》之二八七:“有箇 王秀才 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参阅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参见“ 蜂腰鹤膝 ”。

(5).槽碓转动装置的代称,因其中细,故名。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九:“﹝槽碓﹞诗云:刳槽制碓水为功,积注涓流满不容,螳腹低时泉自泻,蜂腰转处杵还舂。”

面肥

撒施在栽种农作物的土地表面的肥料。现多使用化肥。

麪肥:发面时用来引起发酵的面块。内含大量酵母。有些地区叫老面、面头。

胜游

(1).快意的游览。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金 元好问 《探花词》:“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 明 杨慎 《自香松堡至金龙哨》诗:“云隈月渚两风流,并马探春亦胜游。”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觉得今日的胜游,其结果,不过是增加来日的悲痛而已。”

(2).指胜游之地。 唐 韩愈 《秋字》诗:“莫以 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徽宗 艮岳 为胜游六七,曰 跃龙涧 、 漾春坡 、 桃花闸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胜跡不可殫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