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堂山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书堂山原文

子厚文章宗,仲涂岂后身。
不肯作崑体,宁来牧湘滨。
诛茅翠麓颠,日与书卷亲。
划去五季衰,挽回六籍醇。
欧尹相继出,孤唱繇伊人。
风流渭已远,尚喜栋宇新。
千峰高丛丛,一江碧粼粼。
禽鱼暨草树,纖悉几案陈。
涧泉既可汲,山木亦可薪。
熟读壁间藏,痛扫毫端尘。
勗哉山中友,勿压泉石贫。

诗词问答

问:书堂山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书堂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后身

(1) 身体的后背部分

我只看见个后身,认不清是谁

(2) 上衣等的背后部分

这件衬衫后身太长了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诛茅

亦作“ 诛茆 ”。1.芟除茅草。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东。” 闽 徐夤 《新葺茆堂》诗:“翦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

(2).引申为结庐安居。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诗:“到此倘嫌山水浅,人间何地可诛茅。”

翠麓

青翠的山麓。 宋 苏轼 《哨遍》词:“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宋 陆游 《阅古泉记》:“﹝ 閲古泉 ﹞在 溜玉亭 之西,繚以翠麓,覆以美荫。” 明 刘基 《耕云诗》之三:“云来动丹霄,云去澄翠麓。”

书卷

书籍,因古时书籍多为卷轴形,所以叫书卷

书卷不离手

五季

(1).即 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五代。 宋 叶绍翁 《南屏兴教磨崖》:“ 钱塘 自 五季 以来,无干戈之祸。”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后世如 六朝 之割裂,如 五季 之紊乱,草泽英雄,崛起一时。” 陈天华 《猛回头》:“到 五季 ,又是个,外强中弱,俺同胞,遭杀戮,好不心伤。”

(2).中医以四时配五行而为五季,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

挽回

扭转不利局面

挽回败局

六籍

(1).即六经。《文选·班固<东都赋>》:“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 李善 注:“六籍,六经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无一亲。” 明 张煌言 《陈文生未焚草序》:“ 祖龙 一炬,六籍烟飞,然博士掌故,犹未焚也。” 清 龚自珍 《送夏进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相继

一个跟着一个;连续不断;相承袭;递相传授

代表们相继发言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伊人

那个人;这个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个人”,有时也指意中人

怎明白咫尺伊人,转以睽隔不得相亲。——《画图缘》

秋水伊人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栋宇

泛指房屋

丛丛

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样子。 五代 齐己 《闻落叶》诗:“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蝨,不出於 黄 炎 ,其先未尝有得姓受氏之荣也。”

碧粼粼

亦作“ 碧鳞鳞 ”。形容碧波荡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碧粼粼緑水波纹皱,疎剌剌玉殿香风透。” 明 袁宏道 《德山简刘宪使》诗:“ 云潭 秋水碧鳞鳞,好向 桃源 去问津。”

几案

亦作“ 几桉 ”。1.桌子;案桌。 汉 王粲 《儒吏论》:“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於几案之下,长於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宋 文同 《和仲蒙夏日即事》诗:“簿领初休几桉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夏夜,每有虫行几案间,亦能飞。”

(2).借指文牍工作。《魏书·邢昕传》:“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 顺 抗声叱之曰:‘尔刀笔小才,止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

山木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泉石

指山水。《梁书·徐摛传》:“﹝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杨万里 《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