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开元八年,清河傅岩题此诗于雁塔)

作者:解彦融 朝代:唐代

原文

峥嵘宫彻倒景,宫刻峭俯无宫地。
勇进宫攀有缘,即嶮恐迷坠。
窅然丧五蕴,蠢尔怀万类。
实际罔他寻,波罗必可致。
南山缭上苑,祇树连岩翠。
北斗临帝城,扶宫切太清。
餐和裨日用,味道懿天明。
绿野冷风浃,紫微佳气晶。
驯禽演法要,忍草藉经行。
本愿从兹适,方知物世轻。

诗词问答

问:《雁塔(开元八年,清河傅岩题此诗于雁塔)》的作者是谁?答:解彦融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解彦融的名句有哪些?答:解彦融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69-37

参考注释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倒景

见“ 倒影 ”。

刻峭

(1).亦作“ 刻陗 ”。高峻;挺拔。《文选·张衡<西京赋>》:“上辬华以交纷,下刻陗其若削。” 薛综 注:“刻陗,升高也。” 唐 解彦融 《雁塔》诗:“峥嶸彻倒景,刻峭俯无地。勇进攀有缘,即嶮恐迷坠。” 宋 苏洵 《木假山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

(2).苛刻;严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先生独不闻 秦 之时耶?……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3).文笔峻拔。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 唐 人能造奇语者,无若 刘梦得 作《连州厅壁记》云:‘环峰密林,激清储阴;海风殴温,交战不胜,触石转柯,化为凉颸……’盖前人未道者。不独此尔,其他刻峭清丽者,不可概举。”

有缘

有缘分,有机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

迷坠

犹言迷惑颠坠。 南朝 梁 江淹 《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兗州刺史章》:“绚服腾炤,懋册凝芬,夤对迷坠,惭泣交集。” 胡之骥 注:“迷坠,犹《左传》所谓‘陨越於下’也。”按,“陨越於下”,见《左传·僖公九年》。

窅然

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山谷窅然

五蕴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蠢尔

无知蠢动貌。《诗·小雅·采芑》:“蠢尔 蛮荆 ,大邦为讎。” 朱熹 集传:“蠢者,动而无知之貌。” 晋 潘岳 《关中诗》:“蠢尔 戎 狄 ,狡焉思肆。” 唐 白居易 《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朕以 恆阳 之众,蠢尔无知,驱彼生人,致之死地。” 清 贝青乔 《捕鳄行》:“尾掉狂风狂,鬐扬毒雾毒。蠢尔鰐兮,雄长裸虫三百六,血人於牙脆如肉。”

万类

万物(多指有生命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 * 《沁园春·长沙》

实际

(1)

(2) 真实的情况

切合实际

(3) 客观存在的事物

生活的实际

(4) 现实存在的

实际的例子

波罗

(1).即虎。古代 南诏 语。 唐 赵叔达 《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诗:“法驾避星回,波罗毘勇猜。”原注:“波罗,虎也;毘勇,野马也。”

(2).悲愁貌。 元 李爱山 《集贤宾·春日伤别》套曲:“嘴古都釵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鸞,画不尽春山宛转。”一本作“魔罗”。

(3).梵语“波罗蜜”之省。 明 李贽 《得上院信》诗:“世事由来不可论,波罗忍辱是玄门。”参见“ 波罗蜜 ”。

(4).即凤梨。亦写作“波萝”。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蜜有波罗甜,绵岂班枝燠。”参见“ 凤梨 ”。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上苑

皇家的园林。 南朝 梁 徐君倩 《落日看还》诗:“妖姬竞早春,上苑逐名辰。”《新唐书·苏良嗣传》:“帝遣宦者采怪竹 江 南,将蒔上苑。”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之一:“离宫别馆树森森,秋色荒寒上苑深。” 吴梅 《风洞山·庆祝》:“欢庆,花发西宫,鶯啼上苑,官家几度好风景。”

祇树

指祇园。 祇陀太子 所置之园林。后借称佛寺。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莫若图妙像於檀香,写遗影於祇树。” 唐 陈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别参军崇嗣》诗序:“诣祇树而从游,众然旧欵。”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漫言祇树有缘,落得浮萍无定。” 清 姚鼐 《鹫峰寺》诗:“寂寂青谿水,萧萧祇树园。”参见“ 祇园 ”。

连岩

连延的山岩。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逕迷。” 唐 蔡文恭 《奉和夏日游山应制》:“连巖耸百仞,絶壑临千丈。”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帝城

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闕,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 陈束 《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少妇昨宵家书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太清

(1).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譬若 王侨 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注:“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适 《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圣人之道之在天下,犹日月之悬于太清也。”

(2).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 高诱 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汉 班固 《东都赋》:“今将语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 高诱 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谓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餐和

亦作“飡和”。亦作“飱和”。谓生活于和平融洽的环境中。《晋书·阮籍等传论》:“其进也,抚俗同尘,不居名利;其退也,餐和履顺,以保天真。” 唐 李峤 《为欧阳通让司礼卿第二表》:“沐道康衢,飡和休历。” 明 张居正 《敕建慈寿寺碑文》:“故六七年间,海宇苍生飱和饮泽,陶沐元化,无小无大,咸稽首仰祝我圣母亿万年。”一本作“ 餐和 ”。

日用

(1) 日常生活的费用

(2) 日常生活应用的

味道

(1) 滋味

樱桃的味道真好

(2) 意味;趣味

这首诗写得有点味道

(3) 体味道理

味道守真

(4) ;体味道的哲理

天明

天亮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冷风

冷空气流通形成的风。比喻不合时宜的风凉话

一时冷风四起

紫微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佳气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 * 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驯禽

驯养的禽鸟。特指鹦鹉。《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宾幏火毳驯禽封兽之赋,軨积於内府。” 李贤 注:“驯禽,鸚鵡也。”

演法

(1).宣讲教义。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亦犹文士製碑,序终而续以铭曰;释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 唐 李深 《游烂柯山》诗之四:“安禪即方丈,演法皆寂灭。” 明 单本 《蕉帕记·揭果》:“那日演法之时,天曹便欲诛戮。又亏 长春子 求饶,留汝性命。”

(2).谓传布教义的方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一教,较浮屠、天方尤为诞罔……其演法则有‘跳布札’、‘放乌’、‘卜藏’诸技。”

忍草

见“ 忍辱草 ”。

经行

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本愿

本来的愿望;本意

此举非我本愿

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