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和李筼房题张寄闲家圃韵)

作者:陈允平 朝代:宋代

原文

爱吟休问瘦,为诗句、几凭阑。
有可画亭台,宜春帐箔,如寄身闲。
胸中四时胜景,小蓬莱、幻出五云间。
一掬苹香暗沼,半梢松影虚坛。
相看。
倦羽久知还。
回首鹭盟寒。
记步屧寻云,呼灯听雨,越岭吴峦。
幽情未应共懒,把周郎旧曲谱新翻。
帘外垂杨自舞,为君时按弓弯。

诗词问答

问:《木兰花慢(和李筼房题张寄闲家圃韵)》的作者是谁?答:陈允平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陈允平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允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休问

(1).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济 南海 ,与领守 儿孝德 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飭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承此休问,且悲且憙。”

(2).好的声誉。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 范氏传真 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

诗句

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凭阑

见“ 凭栏 ”。

宜春

(1).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阁 上最宜春。”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知儂棹向 吴江 过,托买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蹷 石闕 ,歷 封峦 ,过 鳷鹊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 宜春 ,宫名,在 渭 南 杜县 东。”《汉书·东方朔传》:“北至 池阳 ,西至 黄山 ;南猎长 杨 ,东游 宜春 。” 颜师古 注:“ 宜春 ,宫也,在 长安 城东南。” 唐 王维 《登楼歌》:“却瞻兮 龙首 ,前眺兮 宜春 。”参见“ 宜 * ”。

(3).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綵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闺》诗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史·礼志六》:“立春,妇人进春书,刻青繒为帜,像龙御之,或蟾蜍,书帜曰‘宜春’。”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早春寿魏塘柯素培先生》词:“小楼人倚,梅花天气,正院贴‘宜春’,釵摇燕子。”《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过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贴起‘宜春’。” 郁达夫 《立春日》诗:“闲来剪个‘宜春’字,贴上兰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自高头 宜春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余生也晚,不及见南部之烟花, 宜春 之子弟。”参见“ 宜春院 ”。

如寄

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胜景

佳景;优美的风景

我高兴地站起来,到船头四处眺望,尽量欣赏石湖的胜景。——《石湖》

小蓬莱

(1).景色清丽,有如神话中的 蓬莱 仙境的地方。 宋 陶穀 《清异录·地理》:“ 违命侯 苑中凿地广一顷,池心叠石,象三神山,号 小蓬莱 。” 宋 陆游 《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 山阴 古称 小蓬莱 ,青山万迭环楼臺。”

(2).仙山名。《镜花缘》第二回:“﹝ 女魁星 ﹞竟奔 小蓬莱 保护玉碑去了。”

(3).曲牌名。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一掬

亦作“ 一匊 ”。两手所捧(的东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数量。《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传:“两手曰匊。”《文子·上德》:“土之势胜水,一掬不能塞江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胡荽》:“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 唐 贾岛 《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清 丘逢甲 《去岁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怃然》诗:“西风一掬哀时泪,流向秋江作怒涛。” 闻一多 《收回》诗:“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

松影

松树的树阴。 唐 白居易 《桥亭卯饮》诗:“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 元 尹廷高 《翁村翠流阁》诗:“溪声晴亦雨,松影夏如秋。” 明 刘基 《题赵文敏公画松》诗:“倦眠松影下,百窍清凉入。”

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步屧

(1).行走;漫步。《南史·袁粲传》:“﹝ 袁粲 ﹞又尝步屧白杨郊野间,道遇一士大夫,便呼与酣饮。”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宋 陆游 《新秋往来湖山间》诗:“车似鸡栖舟似叶,百里何曾劳步屧。”

(2).脚步声或指脚步。 宋 苏轼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明 王世贞 《莫参政子良张山人携饮天宁寺作》诗:“东风依步屧,爱此禪房幽。”

幽情

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未应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周郎

指 三国 吴 将 周瑜 。因其年少,故称。《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时年二十四, 吴中 皆呼为 周郎 。”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 周郎 赤壁 。”

曲谱

(1).乐谱。 唐 王建 《霓裳词》之四:“旋翻曲谱声初起,除却棃园未教人。”

(2).辑录并分析各种曲调格式供人作曲时参考的书,如 清 人 王奕清 等所编的《曲谱》即是。

新翻

新改编。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 昭阳殿 里新翻曲,未有人知。”《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黄任 《虎丘竹枝》之四:“画鼓红牙节拍繁, 崑山 法部鬭新翻。”

帘外

科举考试时,负责监试之官员。《宋史·选举志二》:“凡覆试,令宰执出题,不许都司干预,仍日轮臺諫一员,帘外监试。”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监试等不预考校,谓之帘外,则凡预考校官,时亦当谓之帘内,今称内帘外帘,盖承之也。”参见“ 帘官 ”。

垂杨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唐 万齐融 《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济南府 ,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弓弯

(1).向后弯腰及地如弓形。 唐 沉亚之 《异梦录》:“ 凤 即起,从东廡下几上取綵牋,传《春阳曲》。其词曰:‘ 长安 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凤 卒诗,请曰:‘何谓弓弯?’……美人乃起,整衣张袖,舞数拍,为弓弯状以示 凤 。”参见“ 弓腰 ”。

(2).指旧时妇女裹缠如弓形的脚。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弓弯纤小,腰支轻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蒙古 某额駙尝射得一狐,其后两足著红鞋,弓弯与女子无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