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胡季解

作者:刘过 朝代:宋代

呈胡季解原文

老病颠狂药不医,粗豪骂坐欲何为。
前生纵使希真是,已死尚存忠简知。
颠倒六经鸜鹆舞,澜翻一曲竹枝词。
虽然结袜王生僭,人以此贤张释之。

诗词问答

问:呈胡季解的作者是谁?答:刘过
问:呈胡季解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过的名句有哪些?答:刘过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老病

(1).年老多病。《汉书·韦贤传》:“时 贤 七十餘,为相五岁,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狂药

(1).使人服后发疯的药。《魏书·京兆王子推传》:“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知识,唯以杀害为事。”

(2).酒的别称。《晋书·裴楷传》:“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宋 范质 《戒子》诗:“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说岳全传》第七三回:“饮三杯之狂药,赋八句之鄙吟。”

粗豪

(1).粗疏豪放。 唐 杜甫 《少年行》:“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宋 范成大 《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湖海粗豪今岂在,但忆鸣哮如饿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会讲》:“白面儿郎,学疏才不广,粗豪狂放。”

(2).粗犷豪壮。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长短句》:“语虽粗豪,亦气概可喜。”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若 于鳞 所云无古诗,又唯无其形埒字句与其粗豪之气耳。”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七篇:“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

骂坐

亦作“骂座”。亦作“骂坐”。漫骂同座的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劾 灌夫 骂坐不敬,繫居室。” 宋 苏轼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以诗见寄因和》之一:“颇忆呼卢 袁彦道 ,难邀駡坐 灌将军 。” 清 黄宗羲 《陈夔献五十寿序》:“里中有以駡坐自喜,胜流多为所絀。” 清 蒲松龄 《灌仲孺论》:“独是粗莽駡座,识者短其无术。” 李光 《感事寄秋叶用原韵》:“駡座人惟赢一死,叫閽客亦悮三生。”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前生

佛教中或迷信中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纵使

即使——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种情况

真是

确实;的确

真是松了一口气

尚存

现在还存在

办事处的遗迹尚存

颠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水浒传》

(2) 又

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六经

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澜翻

(1).亦作“ 澜飜 ”。水势翻腾貌。《宣和画谱·董羽》:“﹝ 董羽 ﹞画水於玉堂北壁,其汹涌澜飜,望之若临烟江絶岛间。”

(2).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唐 韩愈 《记梦》诗:“絜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閒。” 宋 苏轼 《戏用晁补之韵》:“知君忍飢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穀。” 清 钱谦益 《漳浦刘府君合葬墓志铭》:“先母授二子书,澜翻成诵,乃令就塾。”

(3).形容笔力或文章气势奔放跌宕。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苏 黄 米 薛 笔势澜翻,各有趋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东坡 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金圣叹》:“下笔益机辨澜翻,常有神助。”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虚斋兀坐訥不言,文词脱手如澜翻。”

一曲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竹枝词

(1).同“ 竹枝 ”。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 唐 人《柳枝词》专咏柳,《竹枝词》则泛言风土,如 杨廉夫 《西湖竹枝词》之类,前人亦有一二专咏竹者,殊无意致。”

(2).同“ 竹枝 ”。 唐 孟郊 《教坊歌儿》诗:“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禪。”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结袜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王生 者,善为 黄 老 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 王生 老人,曰‘吾韤解’,顾谓 张廷尉 :‘为我结韤!’ 释之 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 王生 曰:‘独柰何廷辱 张廷尉 ,使跪结韤?’ 王生 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於 张廷尉 。 张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韤,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 王生 而重 张廷尉 。”后因以“结韤”为士大夫屈身敬事长者,或士人蔑视权贵之典。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诗:“ 紫霄峯 下絶韦编,旧隐 相如 结韈前。” 宋 苏轼 《赠李兕彦威秀才》诗:“酒酣聊復説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

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