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

作者:韩琮 朝代:唐代

原文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诗词问答

问:《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的作者是谁?答:韩琮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韩琮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琮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韩琮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书法作品欣赏
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65-22

参考注释

折柳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中得

切合。 汉 王充 《论衡·寒温》:“岂喜怒之气,为小发不为大动邪?何其不与行事相中得也。”

翠条

指植物的绿色枝条。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珍木抽翠条,炎卉濯朱芳。” 唐 白居易 《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诗:“风动翠条腰嫋娜,露垂红萼泪阑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庐新结……余先屡过其旁,翠条罨映,俱不能觉,今从 兰宗 之徒指点得之。”

金殿

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

金殿玉楼

青霄

(1).青天;高空。 晋 左思 《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一点青霄里,千声碧落中。” 清 纳兰性德 《望江南·咏弦月》词:“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 清 黄遵宪 《五用前韵》:“忽传罪己 兴元 詔,霑洒青霄泪万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怀器业寧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万丈龙门则一跳,青霄有路终须到。”《再生缘》第四五回:“恐妹命孤无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时雍 《醉花阴·秋怀》套曲:“白昼看云,青霄步月。”

上阳宫

唐 宫名, 高宗 时建于 洛阳 。《新唐书·地理志二》:“ 上阳 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 上元 中置, 高宗 之季常居以听政。” 唐 王建 《行宫词》:“ 上阳宫 到 蓬莱殿 ,行宫巖巖遥相见。”

不忿

(1).不怨,不恼恨。《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諫不倦,劳而不怨。” 唐 郑谷 《游蜀》诗:“不忿黄鸝惊晓梦,唯悲杜宇起春愁。”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吟得官梅託兴新,不忿开迟怨风笛。”

(2).不平;不服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于法开 始与 支公 争名,后情渐归 支 ,意甚不忿,遂遁跡 剡 下。”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那火龙大施勇烈,俺小龙不忿争强。”《红楼梦》第五回:“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与 寳釵 顽笑,因此, 黛玉 心中便有些不忿。”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别人听了都不忿,说:‘碍着人家了吗?你不叫人家寻婆家,你有汉子好等着,叫人等着谁呀!’”

细腰

亦作“ 细要 ”。1.纤细的腰身。《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士细要,故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 楚王 宫内无不推其细腰。”

(2).代指美女。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诗之三:“黄鶯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3).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何 文 ﹞暮上北堂中梁上坐。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长丈餘,高冠黄衣,升堂呼曰:‘细腰!’细腰应诺。及将曙, 文 乃下堂中,如法呼之,问曰:‘……汝復为谁?’曰:‘我杵也,今在灶下。’”后即以细腰称杵。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

(4).土蜂别名。《庄子·天运》:“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 成玄英 疏:“蜂取桑虫,视为己子。”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细腰无雌,蜂类也。”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细腰不自乳,举族长孤鰥。”

(5).棺木合缝的木榫。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南朝 梁 江淹 《铜剑赞》序:“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钉,悉用细腰。其细腰之法,长七寸,广三寸,厚二寸五分,状如木枰,两头大而中央小……棺凡用细腰五十四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