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内兄万子信六十

作者:吴正志 朝代:明代

赠内兄万子信六十原文

常书履声今寂寞,兄妹几人递萧索。

如君真似鲁灵光,甲子重新貌绰约。

当年志气薄虹蜺,朋辈操觚尽推却。

数奇未得致青云,才大翻嗟同瓠落。

谨厚犹存万石风,闭门窃笑魔风恶。

有时兀坐学冥心,有时留客恣欢谑。

晚得名驹汗血流,骎骎欲绍箕裘泽。

风流曾记少年豪,一朝忽屏闺中乐。

以兹君独取其赢,始信人身有大药。

山榴初红篁解箨,祝辞满堂舄交错。

肺腑之交谁似予,为君感叹酬三爵。

诗词问答

问:赠内兄万子信六十的作者是谁?答:吴正志
问:赠内兄万子信六十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吴正志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正志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药韵

参考注释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萧索

衰败;冷落

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落

如君

妾的别称

真似

犹言酷肖(兼指神与形两方面)。 元 蒲道源 《赠传神李肖岩》诗:“画师笔底要真似,妙想乃与天机通。”

鲁灵光

见“ 鲁殿灵光 ”。

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新貌

因新近进行了根本性改革而出现的新面貌或新结构

绰约

同“绰约”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志气

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人小志气大

虹蜺

亦作“ 虹霓 ”。1.即螮蝀。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蜺,也称副虹、雌虹或雌蜺。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飘飘焉若在乎倒景之流。”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我们如果根据神话,说从前某某大仙,曾推着独轮车在虹霓上走,现在要仿他造一条路,那便无所不可了。”

(2).旧时以虹蜺色彩艳丽,比喻人的才华藻绘;又以虹蜺为二气不正之交,象征淫奔、作乱。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先生胸中之奇,屈盘虹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 清 顾炎武 《赠推官咸正》诗:“当年 关中 陷,九野横虹霓。”

朋辈

同辈的友人;志同道合的友人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操觚

执简。谓写作。《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李善 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林公 每出首唱, 徐 密写韵归,众方操觚,内子诗已来,必可观也。” 明 宋濂 《王冕传》:“操觚赋诗,千百言不休。”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非操觚之士,独凭神思构架而然也。”

推却

(1) 拒绝接受

推却就职

推却礼物

(2) 拒绝承担、参与或遵守…

搜寻到英国舰队,可是它推却应战

(3) 推辞,拒绝

数奇

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 李广 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颜师古 注:“言 广 命隻不耦合也。” 唐 刘禹锡 《赠尹果毅》诗:“问我何自苦,可怜真数奇。” 清 唐孙华 《酬徐薲洲侍郎》诗:“数奇一旦遇知己,翻然如掣韝中鹰。”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五:“这真是一部数奇的汽车,在前我们同赴 南岳 的时候被碰坏一次,这回在大火中受下虚惊,停在 下摄司 ,就在十四日的晚上又真真正正被人偷走了。”参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数奇》。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瓠落

(1).大貌,空廓貌。《庄子·逍遥游》:“ 魏王 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陆德明 释文:“ 简文 云:‘瓠落’犹‘廓落’也。” 金 刘从益 《三弟手植瓢材且有诗予亦戏作》:“早知瓠落终无用,只合江湖养不才。”

(2).潦倒失意貌。犹落拓。 明 归有光 《祭方御史文》:“ 公孙 蠖屈於南宫之试,予亦瓠落於东海之滨。” 清 黄景仁 《闻龚爱督从河南归》诗:“我行瓠落无所惜,岁岁年年去乡国。”

谨厚

谨慎笃厚。《墨子·节用中》:“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饜,殁世而不卷。”《后汉书·赵孝传》:“贼见 谭 似谨厚,独令主爨,暮輒执缚。” 明 归有光 《送毛君文高之任元城序》:“而 毛君 为人谨厚,往以佐之,必和而能济也。”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第二篇:“交游亦多理学中人,故以谨厚名,人皆以恂恂儒雅称之。”

万石

(1).《汉书·石奋传》:“ 奋 长子 建 ,次甲,次乙,次 庆 ,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 奋 为 万石君 。”后因以“万石”指 汉 石奋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 万石 周慎,安亲保荣。”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 ( 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 潜 ,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卫尉卿; 涉 ,殿中监。父子皆至三品,时谓‘万石 张 家’。”《宋史·廖刚传》:“﹝ 廖刚 ﹞子四人: 迟 、 过 、 遂 、 遽 ,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 廖 氏’。”

(3). 汉 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 唐 颜师古 《百官公卿表》题解:“ 汉 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於一饭也。而况於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诗:“二 室 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三江。”

窃笑

(1) 暗中讥笑

(2) 轻轻地或压抑地笑

魔风

(1).奇异的风。 清 丘逢甲 《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铁塔歌》:“与之抗者谈真空,白莲万朵开魔风。”

(2).疯颠,精神迷乱。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日日要了束脩礼,我看他独言独语似魔风。”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兀坐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冥心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留客

(1).使人留连忘返。《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 注:“言美女工舞,揄其长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众客喜乐,留不能去也。”

(2).挽留客人;招待客人。《史记·滑稽列传》:“ 豹 曰:‘廷掾起矣。状 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陈遵投辖》:“ 陈遵 閒尝因醉中留客不住,遂取客车辖投井中,史家记此一事,以见 遵 平时好留客如此。” 元 倪瓒 《送张天民》诗:“湖鱼入饌常留客,沙鸟缘阶不畏人。”

欢谑

欢乐戏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怨怒之情不一,欢謔之言无方。”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儻不忍辛勤,何由恣欢謔。” 清 纳兰性德 《东风齐著力》词:“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謔,到底总无聊。” 陈毅 《间关抵延值花朝林老六旬大庆》诗:“联帅举杯多欢謔,祝公三度上 天台 。”

得名

(1) 获得称号或名号

赵云因常打胜仗而得名“常胜将军”

(2) 出名;著名

以擅长油画而得名

汗血

(1).汗与血。 唐 顾况 《从军记》之二:“ * 蓬麻轻,走马汗血滴。”《孽海花》第二回:“靠了那班举人、进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勛,拚着数十年汗血,斫着十几万头颅,把那些革命军扫荡得乾乾净净。”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

(2).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后汉书·崔駰传》:“汗血竞时,利合而友。” 李贤 注:“汗血谓劳力也。” 续范亭 《如是我闻》诗:“抗 日 何所恃,忠贞与汗血。巩固根据地,首要在建设。”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有时这一刀的力量,确是比千军万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劳还重得多啊!”

(3).汗出如血。《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种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4).指汗血马。 晋 葛洪 《抱朴子·文行》:“汗血缓步,呼吸而千里。”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陈仁子不知文章宾主》:“汗血空良,而駑马竞逐。”参见“ 汗血马 ”。

骎骎

(1) 马跑得很快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诗·小雅·四牡》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三国魏·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2) 又如:骎骎(马快跑的样子)

(3) 迅疾

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骎骎进于大同之世矣。——《老残游记》

箕裘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 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闺中

(1).宫室之中;馆室之内。《楚辞·离骚》:“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王逸 注:“言君处宫殿之中,其闺深远,忠言难通。” 清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明鐙曜闺中,清风凄已寒。”

(2).特指女子所住的地方。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游士某,在 广陵 纳一妾,颇嫺文墨,意甚相得,时於闺中倡和。”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然而不多久,这 阿Q 的大名忽又传遍了 未庄 闺中。”

信人

(1).诚实的人。《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 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

(2).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 ,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乃赐 德明 詔諭意,且告以信人未至,故未遣使弔问也。”

(3).指信奉宗教的人,信徒。《西游记》第九一回:“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鐘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等,送灯来献佛。”

大药

道家的金丹。 唐 杜甫 《赠李白》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跡如扫。”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清 孙枝蔚 《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或寻神仙求大药,或随老衲坐 * 。” 章炳麟 《五无论》:“大药既成,入腹不腐,神仙之説固然。”

山榴

杜鹃花的别名。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河柳垂叶,山榴发英。” 唐 白居易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诗:“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艷新妍占断春。” 清 曹寅 《戏题西轩草木》诗之二:“甘蕉叶大戎葵丑,或有山榴似火燃。”参见“ 山石榴 ”。

解箨

谓竹笋脱壳。 南朝 宋 鲍照 《咏采桑》:“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籜。” 宋 邵雍 《高竹》诗之八:“抽萌如止戈,解籜如脱甲。”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新笋正解籜,簌簌时闻香。”

祝辞

(1).向神灵谢过祈福。《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三年秋,太后体不安,左右忧惶,祷请祝辞,愿得代命。”

(2).祷告鬼神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金史·礼志四》:“夫祭有祝辞,本告神明。”

(3).致祝贺之词。亦指祝贺词。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巴金 《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大会上的讲话》:“ * 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要求‘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满堂

(1).充满堂上。《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驛坐者满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满堂了。’我听到身后一个女人的、浓重的 川 西口音。”

(2).整个堂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当下满堂嬉笑,一片寒暄。”

(3). 春秋 、 战国 时 楚 地。即 两棠 。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西南,为险要之地。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 楚 有 汝渊 、 满堂 之固而灭於 秦 。”

(4).代指金玉。语出《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惭种玉;仓廪丰登之际,寧让满堂。”

交错

交叉错杂

觥筹交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管道纵横交错

肺腑

肺脏。内心深处;心腹

这一席话的确发自肺腑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国演义》

感叹

强烈 的语言

对于社会偏见的感叹

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记念刘和珍君》

三爵

(1).三杯酒。爵,雀形酒杯。《左传·宣公二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唐 李景伯 《回波乐》词:“侍宴既过三爵,諠譁窃恐非仪。” 清 朱彝尊 《任孝廉以家酿苦酒见贻赋诗志谢》:“三爵矧多又,醉枕南牕南。”

(2).三种酒杯。《太平广记》卷二二九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

(3).三只鸟雀。爵,通“ 雀 ”。 明 杨慎 《华烛引》:“六螭税驾眠 虞渊 ,三爵行栖珠树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